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2007年中考联合命题语文试题质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雷

  一、基本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2007年中考联合命题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院有关中考的文件精神,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展现了黑龙江的地域特色,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坚定立足语文知识素养,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并且通过语文实践探究活动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试题总体体现的指导思想与命题原则。黑龙江省2007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在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中,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通过考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
  2.试题核心反映“课程标准”要求与课程理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切实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课程理念。试题的板块设计上,从5个方面命制试题,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独立设立板块,这是今年语文试题在推进新课程进程中的一个较大变化。另外,“作文”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章构思过程的考查,并且分值由往年的60分降到了45分。这些变化表达了黑龙江省一贯的考试思想,不仅体现了继承以往命题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思路,坚持了黑龙江省“创新、盘活、求精”的语文学科考试命题思想,而且充分展示了黑龙江省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3.试题内容关注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关注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和谐时代特征和黑龙江地域特色是2007年语文试题的一大亮点。例如:第2题关注了构建和谐社会。第8至第10题关注2008年奥运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10题关注家乡,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外阅读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写作方面两个试题任选一个,第一个试题,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半命题作文“我拥有”,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成长的评价,有真情实感,同时,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写出新颖别致、立意深刻的佳作;第二个题目以“健康”为话题,相对选择写作的学生较少,它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拓宽了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理解。
  4.试题形式创设的学科风格和严谨结构。在试题设计上,既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又创设了新课程风格。题型稳中求变,设计严谨、灵活有创意,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注意从综合化角度考虑。语文积累部分,注意从多方面来考查,巧妙地融注音、改正错别字和修改病句于一体,减少了阅读量。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严谨规范。5大板块组成设计充实简约、科学合理。
  5.试题环境表达了人文关怀。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用精心的导语和情境设计引导学生答题。例如:第1小题告诉学生放松心情,增强信心,让学生在人文关怀的情境中开始答题。有些题目在题干中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或情境导入式的语言。例如:第2小题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心与心相通”引入“写出含‘心’的两个成语”,具有启发性,又营造了一种答题情境。再如:“口语交际及互动”等板块的试题都设置了准确而丰富的情境导语,这些导语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试题当中。背景设置具有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写作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来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准。答题空间的预留明晰,利于学生答题。命题技术用语规范、简洁,既符合学生学习水平要求,又亲切温馨,使考生如沐春风,体现了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变焦心为交心”。
  
  二、具体考点分析
  
  1.试题注重了三维目标的合理配置。从整体内容来看,今年的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结合阅读和写作,更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注重语文素养的考查,促进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试题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三维目标具体渗透和落实在情境中。例如:第4题,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感悟漫画内容,并用准确语言表述漫画寓意的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9题,请学生设计开场白,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并且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10题,介绍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29题、第30题,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落实在考查试题之中。
  2.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地方性、开放性。例如:第4题,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感悟漫画内容,并用语言准确表述漫画寓意的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18题,充分利用文本知识的发散拓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且巧妙地渗透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意在使学生在不同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第28题,作文题为二选一,其一是半命题作文,其二是话题作文,文题新颖,不落俗套,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本次试题设计加大了灵活开放度,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自我表达。27道题的“参考答案”中出现了“此题答案开放,建议合理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等开放性要求。作文的构思与自我评价体现了黑龙江省语文试题命题的开放性,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思想。
  3.试题发挥了语文试题的导向功能。为今后黑龙江省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指引了方向。例如:第2题,填写成语意在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第7题,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围绕话题,面对不同对象进行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意在引导语文教学注重口语交际。第10题,介绍家乡特色,第一,展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家乡,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第28、29、30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写作以及构思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综合能力。第9、10、28、29、30题的设计意在体现语文课改的理念:将三维目标具体渗透和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换,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综合应用能力,体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把握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这些试题的设计,在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也成为黑龙江省语文教师今后总结、调整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4.试题关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了当前的热点问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第7题,在“口语交际及互动”板块中设置了中考之后同学聚会的情境。第8至10题,“综合学习及探究”的形式设置了关于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事件及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第15至18题,关于《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阅读设置了为控制全球变暖提出合理化建议。第28题,话题作文设置了关于“中学生健康阳光体育运动”等。这些试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一课程理念。

  
  三、考试效果分析
  
  我们以某市随机抽查10本试卷为样本作具体分析。某市共有6 7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毕业学业考试,平均成绩为73.8分,最高分为112,其中70~8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9%,80~9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8.6%,90~10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8%,标准差为22.7%。(详见附表。)
  试题题型与整体难度匹配合理性指标:全卷共五个板块,28至30道题(因黑龙江省各地题量稍有差异,以28道题和30道题为典型)。主客观的比例:客观题共1道,计2分,占全卷的1.67%;主观题共27道题,计118分,占全卷98.33%。总体难度为20%之间,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全卷没有比较特别的偏怪题,基本适应升学与毕业应考学生的实际能力。
  第一板块,总体答得比较好,满分为25分,平均得分为18~19分,3、5、6题得分较高,1、2、4相对失分较多。第1题以“加点字注音”的形式出现,意在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起到了净化祖国语言文字的作用。第2题注重考查成语的积累。第3题仿写答得较好。第4题读图理解很有创意,可惜的是很多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原因在于画面上那个戴眼镜的人的几滴“汗珠”和姿势,以及地球纹丝不动,误导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无力改变世界。古代诗文默写得分率较高,诗句掌握得较好。
  第二板块,得分率100%,满分大约占65%,这个板块的试题学生有生活,回答起来较轻松。
  第三板块,答题总体情况不均衡,第8题,归纳题干信息失分较多,平均得分为1分。第9题中没有注重开场白的特点,如缺少称谓等,语言缺乏流畅性与文采,但大都能扣住主题。第10题设计为从各方面关注家乡,宣传家乡,难度不大,得分最高。
  第四板块,文言文阅读平均得分为4~5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也有审题出现偏离的,如14题,只谈了“生于忧患”没有谈“死于安乐”;说明文阅读平均得分为6分。15题失分较多,主要是概念不清晰。16题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不够准确。17、18题回答较好;散文阅读平均得分为6分。19题简单,得分较高。23题赏析的方面学生不明确,或赏析不够全面,所以,今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分析题型,把握解题思路,注重多角度分析问题。议论文阅读平均得分为4~5分,24题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混淆论点与结论,语言概括能力不强。25、26题的失分可以看出学生有关议论文的基本概念术语不清晰。27题要求“再举一个事例”,很多考生从文中直接选取,这是审题不够仔细,还有语言表述不流畅,表意不清等。
  第五板块,学生得分率与2006年相比有所提高,平均得分为36分,充分说明了本次作文试题较为适合学生,写作空间较大,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抒发真情实感。构思和自我评价方面,学生也都训练有素,基本没有问题。特别激发学生对于国家阳光工程的关注,注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文呈现了异彩分呈的局面,许多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脱颖而出。如文题“我拥有”:《我拥有一棵兰》《我拥有探求古仁之心的心》《我拥有人生的真谛》等感悟历史、思考人生的美文佳作。以“健康”为话题的作文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能从身体健康上升到良好的心态和精神健康的高度,体现了认识的深度,其中出现了《健康的节奏》《健康“保健操”》等很多有新意的文章。作文构思、训练有素,自我评价比较公正、客观。作文也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 缺少真情实感,叙事平淡,议论空洞。2.“健康”话题学生理解不够。3.审题不够全面,没有注意到是写“我拥有”,文章没有体现“我”这个主体。4. 文字书写得不规范,卷面较乱。5. 写作构思训练还要加强,自我评价套话较多。
  
  四、课程改革反思
  
  1.继续加大重视基础训练,强化对语文课程与地位的认识,在教学中真正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培养。
  2.继续加大重视能力培养,强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认识,在教学中拓宽语文实践的范围,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好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要加强教师对知识形成过程、分析、理解、综合能力养成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好语文学习的规律,终身受益。
  3.继续加大重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思考人生的潜能训练,为学生创设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提高对民族文化内涵认识的基本能力。
  
  4.继续加大重视语文学科考试思想的继承和完善,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考试命题指导思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