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主题阅读是围绕一定主题,把多篇文章、多种信息多角度地组合在一起,在多个文本交融的品读过程中,最终实现主题意义的构建。主题阅读教学,其实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形式。主题阅读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學生的阅读能力。开展主题阅读的方法有:依据教材资源,激发主题阅读兴趣;依据单元主题,拓展主题阅读材料;依据生活素材,构建主题阅读微课程;开展丰富活动,展示主题阅读成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题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B-0071-03
阅读之于语文,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当今语文教师的重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等[1],并规定了具体的阅读量。然而,从目前小学阅读教学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阅读材料不足,二是阅读的形式单一。
鉴于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试行了主题阅读,引导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竭力让语文书“厚”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定主题,把多篇文章、多种信息多角度地组合在一起,在多个文本交融的品读过程中,最终实现主题意义的构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而主题阅读教学,其实就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形式。主题阅读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浸润于人文精神之中。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依据教材资源,激发主题阅读兴趣
教师以教材为基准,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进而拓展同类文章的主题阅读,既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扩大学生见识。如学习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带着喜悦之情朗读了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之后,教师出示杜甫介绍,让学生了解杜甫是一个“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的爱国诗人;接着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爱国诗《春望》,让学生自主对照比读,感受这两首诗表达的情绪是悲喜两重天,截然相反,可暗含着的却是同一颗爱国心。
一代诗圣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境遇?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对杜甫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于是教者趁热打铁,决定来一场“诗圣杜甫”主题阅读。学生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分领研究任务。学生跟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小团队,领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内驱力得到激发,之后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了杜甫的诗歌、生平逸事等,并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不单为《春望》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爱国情感所感染,也喜爱上了《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优美画面。
本次依据教材组织的主题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认识,又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处理阅读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让教材成为“引子”,自然而然生发更多同主题的阅读资料,可让学生“握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而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
二、依据单元主题,拓展主题阅读材料
语文教科书几乎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编排的,比如“童话”“爱国”“名胜古迹”等,这为我们开展“主题”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围绕“爱国”主题编排了几篇课文。纵观整个单元,爱国之情跃然纸上,选材上兼顾中国爱国的民族英雄和外国爱国的音乐家;形式上有古代诗歌,有现代诗歌,也有人物记事。在教学中,笔者打乱教材编排的顺序,先学爱国诗歌(现代的,古代的),再学爱国事迹(中国的,外国的),然后开展“走进爱国”主题阅读活动。
本次主题阅读活动分这样几个阶段来开展:一是找寻“我心中的爱国英雄”,了解他的爱国事迹,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活动;二是讲述“我心中的爱国英雄”,开展一场爱国英雄故事会,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三是搜集爱国诗歌,开展一次朗诵比赛,在诗歌吟诵中感受并抒发爱国情怀;最后,拿起笔,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一赞“我心中的爱国英雄”,可以写诗歌,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夹叙夹议的叙事文。
学生讲述着苏武牧羊的故事,被他面对威逼利诱却始终保持高风亮节的精神所折服;当朗诵着爱国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诗句时,大家都被他一副残躯却满腔爱国热血深深震撼着……
其他单元的主题,笔者也“如法炮制”,相继开展“走近李白”“童话世界”“带你游中国”等主题阅读活动。活动中,教师选出好书、好文章,和学生一起读,开展阅读竞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主题性”阅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汲取知识的甘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及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而依据单元主题适当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正是对教材的拓展、延伸、补充、丰富和提升,它是以大量的课外主题阅读活动反哺课堂教学。
三、依据生活素材,构建主题阅读微课程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笔者在教学中,除了从教材衍发阅读资料外,也注意从生活中汲取有益的阅读主题。
(一)传统节日主题阅读微课程
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体验这些人文精神,就会追溯到文化书籍和古典诗词。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笔者在班上开展了以“清明”为主题的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清明习俗、相关传说、古诗词等,以便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绵绵追思,到“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的欢快游乐,再到有关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等,这样的主题阅读课,不仅是传统诗词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4]。 围绕节日,笔者开发了传统节日主题阅读校本微课程。这一系列主要包含“走过清明”“端午缅怀”“中秋咏怀”和“中国人的节日情怀”四个微课程。学生结合四时节日,吟古诗,怀古人,在语言学习和积累中领略着传统节日中文化的魅力,感受着一份份不一样的节日情怀。
(二)社会时事主题阅读微课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小学生若长期困守学校,可能造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状态。如何让学生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成为考量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一大课题[5]。笔者依据时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关注天下大事,提升语文素养。如结合“我的中国梦”,笔者开发了“我的中国梦”微课程,引导学生从报刊、网页等途径阅读时事新闻,讲述“梦圆飞天”的航天英雄故事,阅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了解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天梦的萌芽,了解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四、開展丰富活动,展示主题阅读成果
在实施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主题阅读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哪些类别的书籍感兴趣,还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展示主题阅读成果,激励学生更好地开展主题阅读。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以下几种活动比较具有实效,且易于操作,学生乐于接受。
(一)故事会
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还是故事类文本,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此类文本成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首选。而通过读故事来帮助学生了解世间动态,感受世事人情,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常见方式。开展班级主题阅读故事会,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锻炼讲故事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是有效的主题阅读成果展示形式之一。
(二)比赛
好强是孩子的天性,比赛,对他们来说就是比较刺激的游戏。因为通过比赛,能展示他们的才华,获胜者尤其能享受到成功的自豪感。教师组织开展主题阅读后,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开展不同的比赛,如“中秋咏怀”微课程的主题阅读之后,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我的中国梦”主题阅读之后,开展中国科技知识小竞赛等。
(三)课前一分钟新闻播报
笔者巧妙利用课前一分钟(从打预备铃到正式上课),开展“一分钟新闻播报”,让学生以小小播报员的角色开展读新闻、播新闻的语文主题阅读实践活动。该活动不仅耗时少,灵活易操作,且对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效,是此类主题阅读成果展示较有效的形式之一。实践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容易获得成就感。
(四)班级小型展览
主题阅读活动的成果展示,不仅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书面形式的。班级小型展览就是比较常见的展示形式。如“我的中国梦”主题阅读活动,可以利用班级空白墙体开辟展览区,展出学生阅读搜集到的一个个中国追梦人的图片、故事等。小小展览不仅展示了学生主题阅读的成果,它本身又成了主题阅读的新内容,延续着前期的阅读,同时还能打造班级墙文化,让“墙壁会说话”,让墙壁文化也成为语文学习资源。
这些主题阅读活动的实践,使笔者坚信,主题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阅读教学想要取得较大的成效,可创新阅读教学的形式,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主题阅读实践中,产生思维的火花,受到心灵的碰撞,分享阅读的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4.34.34.
[4]张家安.参与素质教育,开展主题阅读[J].海峡科学, 1999(3):50.
[5]宋红丽.浅析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 2017(9):144-145.
责任编辑:石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5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