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有效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中国整个农村教育来看,其重难点依然是义务教育,其中小学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小学教育的差距依然存在,并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以教育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全力探索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力求为农村孩子办好每一所小学,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为其终身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有效性
  引言
  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基础,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基础之中的基础。可以说农村小学教育直接决定了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推进,而且甚至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办好农村学校,发展农村教育,不仅与中国8亿农民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全局性作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質量的关键在于做好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从而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保障农村教育能够健康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困境
  在“县、乡、村分级负责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我国基层办学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使得农村教育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然而,在城镇化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我国农村人口生育水平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当前所实施的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适应新的形势,尤其是部分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导致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出现一些困境,具体如下:
  (一)责任不明,导致管理日益弱化
  在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数量逐渐下降的背景下,农村小学办校开始集中化。其中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乡镇地区经过调整与布局之后,一个地区会保留3-5所小学,或者全力办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乡镇教育管理机构人浮于事的情况,存在着对基层学校经费进行挪用与挤占的现象,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对此有很大的意见。乡镇教育办是县级教育派出的机构,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过程中,考虑教育办存在的弊端,则将其全面撤出,同时设立了“中心学校”或者“学区”,其作用是对该区域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负责。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因为职责分配上不够明确,且未有对应的管理费用作为支撑(管理费用未纳入教育经费之中),进而导致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无法真正落实。
  (二)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层次较低
  由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层次较低,所以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小学日益被边缘化。从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了“乡管小学”“县管初中”的管理模式,基于此,小学教育通常被作为初中教育的从属部分,或者会采取“九年一贯制”的模式,即初中学校对小学教育管理职能进行直接承担,或者采用“学区”的模式,但最终还是有乡镇对小学教育进行直接管理。可以看出,无论上述哪一种模式,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都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意味着小学教育管理无法独立有效开展;而且农村教育行政人员自身管理水平本身也有限,且教育经费难以全面落实,进而使得农村小学开始出现“三化”的难题,即农村小学办校条件日益简化,例如,一些农村小学的用房比较简陋,教学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或者缺乏,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管理逐渐淡化,即小学教育管理无章可循或者教育管理流于形式;教师队伍逐渐老化,即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辈”,其精力、智力以及体力都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小学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更加谈不上与城市教育拉近距离。
  (三)农村小学教育需求发生变化
  如今,农村小学教育的需求开始发生变化,使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陷入两难的抉择。一方面,农村办校逐渐集中化,意味着农村教育管理事务也会相对减少,而设立乡镇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必要性正在逐渐消减;另外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小学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使中国义乌教育均衡发展更加艰难,但是因为县级行政部门涉及面太广,所以无法“为主”而直接指导以及管理农村小学教育,进而难以有效保障农村小学的学生真正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有效性的建议
  (一)全面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
  现阶段,由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进而导致国家很多政策无法在基层得以有效落实,或者说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指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必须全面完善,必须保障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使用,从而促进农村教育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发展。首先,在以“以县为主”的体制之下,应当进一步明确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理念以及目标,从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执行主体”的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系,让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能够有独立的执行权,从而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将国家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其次,构建内部与外部共同进行管理的体制,并不断加强。所谓内部管理指的是教师资格、财政投入、收费等等制度;而外部管理则指的是农村小学的建设、安全、监督、评估等等制度。通过加强外内部管理的方式,确保农村小学教育的外部规划以及内部管理朝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对教育经费进行合理规划
  第一,财政支持。财政支持是保障农村小学教育有序发展的关键。(1)农村教师的待遇必须全面提升,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多样化、人性化的奖金制度。唯有经济有所保障,农村教师才会安心留在岗位,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多样化、人性化的奖金制度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教师积极发展自身专业,有利于提升乡村教师团队素质。(2)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一定的助学金与奖学金。助学金与奖学金制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让一些贫困孩子能够无后顾之忧的进行学习,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第二,教育经费合理规划。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经费问题,并相继出台了保障教育经费的政策机制,例如,“两免一补”,改政策能够让教育经费更加倾斜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公平教育,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将城乡教育发展经费的差距缩小。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保障教育经费的合理规划,要求各级政府应当优先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巩固并将农村学校規模不断扩大。例如,可以通过“撤点并校”的方式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的力量。对于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必须进一步明确,还可以设立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确保每一个小学有足够的经费推动教学运转。
  (三)全面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其关键必须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通常需要通过经济、政治以及各级政府等等方面的保障与支持。首先,不断优化农村小学办校条件,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合理恢复一些由于盲目撤点并校而闲置的教育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让更多学生能够实现就近入学。例如,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好,且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当地政府应该重点支持,并建立与国家标准相符合的校舍,为农村孩子提供一些有利于他们健康发展的基础教学措施,如教学基础设备、运动器材。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其次,加强城乡小学教师的交流,对农村教师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农村小学难以留住优秀的教师,这是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个趋势对原本就缺少优质资源的农村小学来讲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政府、学校应当为教师尽量提供与城市优秀教师一样的待遇,提供更多一起交流的机会,促使农村小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第一,必须要有政府的全力支持;第二,要对教育经费进行合理规划;第三,要不断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从而全面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各方力量的坚持,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沛国.人本化管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启示[J].甘肃教育,2018(23):22.
  [2]徐思琦.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时代农机,2018,45(11):159.
  [3]马君.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及建议[J].甘肃教育,2018(22):23.
  邮寄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滨江路滨江花园 博文科技 任会君  13350624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