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高校全英文教学的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法,从政策、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全英文教学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当下全英文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建议和方向。另外,本文还总结了当前国内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国际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3-0053-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中的关键环节,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培养国际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逐渐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也在2015年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来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全英文教学是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关于全英文教学的定义,有学者概括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其英语达到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1]。全英文教学的目标是塑造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提升学生国际竞争能力[2]。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使用主题关键词“全英文”(不含“留学生”)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专栏之下的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库进行搜索,去除无关内容,共找到30篇论文(截止到2018年6月10日)。
  三、研究结果
  检索发现,最早的研究出现在2004年,之后每年的论文数量保持在一篇左右,近三年来每年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一级学科主要为理学(论文数量为7篇),其次为工学(数量为4篇),文学和医学学科均为3篇。总体而言,国内全英文教学的研究不多,多为教学实践经验之谈的模式,即结合本校全英文建设的教学实践,总结课程建设的模式和不足。关于全英文教学研究的角度主要分为三类:政策方面、师资方面和学生方面。其中,政策研究主要包含总体规划、全英文课程平台建设、激励措施等内容,从学校层面出台政策,保障全英文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的核心内容包含教师教学能力、教材建设、考核方式制定等。学生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全英文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向进行。接下来,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关于全英文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建议和方向。
  1.政策。全英文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学校政策方面的支持。邱小雷等[2]的研究提出,学校应该在评奖、评优或职称评定时优先教学突出的教师,优先派遣从事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教师和选修全英文课程的学生出国访学或培训,提高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和学分。谢榕等[3]指出针对全英文教学本校已经成立了全英文教学工作小组和监管小组,制定了全英文教学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目前,关于政策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已有的研究,仅简单介绍了政策制定的大体方向,并未对政策的背景、效度、具体措施进行系统的总结。组织架构的建设研究也不足,未能指出组织架构的构建具体措施。
  2.师资。师资是保障全英文教学的前提。这里的师资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英语水平、教学方法、课堂教材以及其他教学材料。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可以分为国内教师(普通教师和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和国外教师(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专家)。有的高校通过引进外籍教师来开展全英文课程建设,一方面通过让本校教师随堂听课提升国内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生认可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引进外籍教师成本高、外籍教师资源少等诸多因素,国内全英文课程建设的主力还是国内教师。研究普遍认为,进行全英文教学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成绩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熟练的英语技能[2,3]。还有学者指出,优秀的全英文教学教师应当具备以下能力:基本能力(学科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特殊教学能力(特殊教学理论应用能力、学生培养能力)、跨学科与国际化能力、超学科能力。但是,目前的研究虽然全面分析了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能力构成,但是关于如何培养这些技能,研究中很少涉及。今后的研究,可结合以往学者提出的能力构成,制定出具体的培育方法,并在教学中检验方法的优劣。与国内授课方法不同,全英文课程应当更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强调课前课后的自学,课堂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还有研究认为,专业知识讲授是全英文教学的根本,全英文教学不应该成为纯粹的英文语言教育,适当的时候要辅以中文。国内关于授课方法的研究较为简单,并且结论较为雷同,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缺乏更为多样性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关于教材的选择,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直接引入国外全英文教材,因为国外教材图例丰富生动,专业词汇准确。但是购买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对于我国学生来说,教材中有些内容和背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有人主张使用自编的英文教材[3]。虽然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自编教材的重要性,但未给出自编全英文教材的原则、方法、课时、大纲等具体细节,未来针对更具体的自编教材的研究尚待充实。目前,关于全英文教学效果检验的研究还较少。有研究者根据学生认同度制作了全英文教学效果的评价表,共有四个维度:英语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考核和交流形式,综合建议[1]。学生可以根据每个维度对全英文课程进行打分。
  3.学生。学生是全英文教学的对象。研究指出,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作为全英文的授课对象,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英语能力是决定其能否顺利进入全英文課程的关键因素。国内一般选择大学三年级或以上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英语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能够适应全英文授课的环境。在全英文课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是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认为,现行的唯一考核方式是不够的。在全英文课程建设中,应当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比如将课堂问答、平时作业、实践作业和期末考试的考核标准纳入课程的总体分数中[1]。   全英文教學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有人指出,师资不足是限制全英文教学的瓶颈之一[1]。主要表现为,教师英语能力不足,缺乏适合国内学生的全英文教材,师生课堂互动较少。同时,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也是限制全英文课程推广的因素。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更大的进步,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反而会因为听不懂放弃学习。
  四、总结
  全英文课程建设对于提升办学实力、建设双一流高校具有重大意义。政策研究较少,教师和学生角度的研究较为宽泛,缺乏具体的可行措施。全英文课程建设面临着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未来的全英文课程建设,只有加大对教师、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的投入,引进更多元的国际先进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峻,陈淑燕,王昊.本科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及效果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158-160.
  [2]邱小雷,姚霞,曹强,程涛.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英文课程建设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4):128-131.
  [3]谢榕.《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ERMI 2012) Volume 5[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2012:6.
  A Summary of the Study of the English -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ZHAI Liang-kai,HU Xiao-xia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Xidia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26,China)
  Abstract:The whole English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policy,teacher and student,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full English teaching;internationalization;research summar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6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