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批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十分重要,数学作业是对数学教学的巩固复习,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环节,教师不能再使用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作业,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也十分重要,应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满足小学生多种学习技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批改;作业
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的模式,在作业设计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当天课程的印象,于是,在作业设计上过分追求作业量,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愈发沉重,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和耐心,渐渐对数学产生厌倦感;有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做作业的工具,使作业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有些教师会用“一刀切”的方式,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体性差异,让所有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由此可见,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能还是传统的“一刀切”方式,我们需要改变作业形式,使学生对做作业产生兴趣。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全体小学数学教师的习惯性教学内容,由于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在不断增大,虽然学生会按照老师的规定、在家长的监督下,定量按时地完成作业,但日益增长的压力,会渐渐使学生机械地完成作业,对数学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为了让小学生喜欢做数学作业,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上一般要遵循如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主张“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2.质与量统一原则
在作业的设计上,不能光追求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这样设计数学作业,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不追求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不代表要降低数学作业的要求,这样会达不到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把握好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的要求,还要保证数学作业的质量。
3.实践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采用实践性的原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更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课后的数学作业帮助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对生活的帮助,发现数学的价值所在,也能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创新性原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也可以充分体现出创新性,这样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的发展。而且,设计创新性的作业,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他们也会乐于探究数学,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创新题,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成功的成就感,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类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后作业的选择与编排上,应更加突出层次性,根据这个要求,教师可在数学作业中设计“尝试型作业、开放型作业、实践型作业、选择型作业” 等。由于学生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1.尝试型作业
尝试型作业也可以称为预习作业,即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尝试型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钻研精神。
2.开放型作业
开放型作业指的是答案不唯一数学问题。这种开放型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较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放型作业在内容上可以和课本上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开放型作业的形式要求不受限制,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唯一,能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天地。在教学完“多边形”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将一个长方形切去一个角,所得到的图形是几边形?因为所切的角的位置不同,所得的图形自然不同,所以得到的图形的角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这种开放型作业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实践型作業
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可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比如:在教学完有关长方体的知识后,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制作一个长为7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包装盒,并求出这个包装盒的表面积,平常的作业都是直接给出数据来求表面积,这个作业则是让学生动手制作包装盒,让学生对长方体的各个知识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选择型作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有选择性的作业。例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可设计这样不同层次的题目:(1)学校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3米,求正方形花坛的面积。(2)学校长方形花坛长是6米,宽比长短2米,求长方形花坛的面积。(3)学校长方形花坛,一边靠墙,长是6米,宽比长短2米,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4)学校想将边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重建成一个正方形花坛,求正方形花坛的面积?这四道题,难度不同,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完成。这作业模式,既让学困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又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了解、相互交流的一种手段。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能够通过此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向学生传达鼓励或批评。在批改作业时也可采用一些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学作业的效果:
1.多种批改方式
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还在沿用传统模式,主要还是教师批改,批改的形式则是打勾或打叉,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可针对不同的作业类型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比如,当学困生通过努力,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教师就可以在作业的批改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分项评价
现在的大部分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形式上,还是遵循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模式,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长期以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会使学生只注重答案的准确性,忽略解题过程,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他们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作业,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改模式。例如:可通过三种评价标准:第一种,主要看数学解题的过程,看解题依据是否合理,解题步骤是否完整,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第二种,注重符号的书写,主要看所用单位、标点符号、图形等使用得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第三种,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别具一格,是否创新。
3.一题多改,逐次提高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上可采取一题多改的方式。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学生能够独立订正好作业,或在原来的答案之上,又能发现更好的解題方法,就可以给学生重新批改,提高作业的批改等级。例如:有一位学生做计算题36+36×199时,计算成:“36+36×199=36+7164=7200”,教师可以评语道:“得数是正确的,但是这道题目的解答过程还可以更加简便哦!”学生思考后,又补充了一种方法:“36+36×199=36+(36×200-36)=36+7164=7200”。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又批道:“你真棒,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然后帮助学生在题目中36下边做一个标记,以作暗示。果然,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6+36×199=36×(199+1)=36×200=7200”。教师可以再给这名学生提高等级。
4.巧用评语,人文关怀
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的能力,挖掘每位学生的擅长之处,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从各种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人文关怀式的评价。比如:有一位考试总不理想的学生,在一次比较简单的测试中,成绩有所进步,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生不是很理想,但教师可这样评价:“你的分数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突破了自己!进步非常大,了不起!希望你再接再厉!”学生看到这个激励性的评价,定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自信心。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评改方式
1.自主评改方式
教师可在提出评改作业的一系列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评改。这种评改作业的方式主要用于批改家庭作业、作业订正等较为简单的作业上。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也能适当减轻教师评改作业的负担。
2.同桌互换评改方式
教师提出一系列评改要求后,同桌互相评改后,再由本人复查。这种同桌互相交换评改的比较适合课堂作业的评改,这样不仅能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还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小组交换评改方式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八个小组,然后在组内交换作业,教师在每个组内选择一名数学学习成绩较好,并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让该名组长负责批改本组学生的作业。这种方式多用于较为简单的作业批改,如计算题等。这种小组交换评改的方式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祖辉.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之我见[J].教学管理,2006(1)
[2]张志伟.作业选择与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5(1)
[3]刘彦江.浅谈作业设计的六性[J].教学与管理,2002(6)
[4]刘永忠.分层设计作业浅谈[J].教学研究,20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8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