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智慧润泽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的数学知识不能仅从书本中获取,应从多渠道、多方面、全方位获得。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所以,学生所学知识更应运用于现实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将生活智慧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关键词】生活智慧;数学;课堂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书读得太多反而有害”,“有害”指读者从书本中获取的仅是僵死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让学生获得鲜活的知识,并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如此,教学就必须密切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智慧,活化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活泛学生思维。生活智慧,不同于书本知识,但又与书本知识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它们都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其次,它们都是人们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精髓。如果教师能将两者有效融合,那么一定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夯——简单方便,增趣夯基
“夯”即夯实。在课堂教学中,会有一部分知识难以理解和把握,而引入生活智慧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记忆、理解和建模,夯实学生的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夯——概念记忆
概念是思维的单位,能反映一类事物的特征,是整个数學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判断﹑选择﹑推理的重要依据,所以,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概念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学生一般的记忆方法是死记硬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制性记忆,如果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生活智慧与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必定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概念。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怎样记忆大月、小月呢?我采用了三种记忆的方法。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凸起的是大月,凹下的是小月。
方法二:“关联记忆法”七月八月放暑假,七月八月都大月,七前单数是大月,八后双数是大月。
方法三:“口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
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做有心人,通过收集、积累生活智慧并将之融入日常教学,必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
2.夯——化繁为简
数学知识具备简洁美,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品评数学知识的简洁美,不仅能使学生产生美的体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教材的概括力。由于我们的教材面向全省不同地区,且每个地区的教育情况又各不相同,所以,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往往是最容易接受的,但不一定是最简的。而生活智慧往往讲究快速和实效,将生活智慧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会将所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单调的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例如: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时,“一一列举”的过程比较麻烦,所需时间也较长。在教学中我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如(1)求20和15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写出(20,15)=(5,15)=(5,10)=(5,5)=(5,0)=5,所以20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5。(2)求20和18的最大公因数。20÷2=10;18÷2=9,(10,9)=(1,9)=(1,0)=1,2×1=2,所以20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这样的方法简洁易懂,增强了学生探究简单做法的兴趣。特别是针对有些题型,如填空、选择、判断需要短时间完成的一系列题目,学生利用此方法能很快完成。
3.夯——深化认识
陶行知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生活智慧与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模型。例如在学生认识完1分米后,让学生把拇指和中指张开,在直尺上比划一下,观察一下两手指之间的距离,接着介绍,我们在生活中把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称为“一拃”,小朋友的“一拃”大约1是分米。由于平时学生在生活中对单位的印象比较模糊,缺乏一定的生活积累,但是通过“一拃”能使学生深化对1分米的认识,也能把“一拃”作为参照物,能更好地认识和比较其他单位,减少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错误,使学生很好地对1分米建模。
二、盈——简便实用,丰能盈智
盈即充盈、丰盈。课堂教学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场所,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必定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脱节,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引入生活智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充盈知识的体系,丰盈教学的过程。
1.盈——踵事增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而生活智慧就是这座“桥梁”,是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将生活智慧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更有效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与方法。例如,在学习了面积单位后,学生认识了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而在农村,常用几亩几分来表示地的多少,这就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亩和分与我们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1公顷=15亩,1亩=10分,1亩=666.7平方米,对于平方米转化成亩和分,用除法是比较麻烦的,而农民是用“加半移三”的方法来进行平方米和亩之间的换算,如一块地500平方米, 500+250=75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就是0.75亩即7.5分地。“加半移三”是农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计算土地亩数的简单易学的方法,通过此教学模式,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2.盈——取长补短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教师应特别重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数学知识或经验,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智慧,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四边形及面积计算方法后,在实际生活中大都不敢运用,究其原因:一是生活中的图形不标准,大都是类似图形;二是需要测量的数据比较多且不易测量。这样一来,他们就不懂得怎样计算了,就不能学以致用了。由于这种种原因,介绍简单易行的计算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就很有必要。方法一:用四边形两组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乘积。方法二:两组对边的平均值的乘积。这些计算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和书本知识相比,更加简单、易操作,对这些方法的介绍,是对数学教学的有效补充,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三、长——超越课堂,学用相长
长即生长、成长。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的运用有一定局限性,太过理想化,引入生活智慧,则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勇于实践,让课堂生长,让学生成长。例如,在教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四年级三个班,四(1)班48人,四(2)班50人,四(3)班51人,学校组织参观来到售票处,售票处有二种售票方案:(1)0<人数<50人,每张票15元。(2)满50人可购团体票,每个人12元。请你当当小老师,如果每个班单独付钱,每个班该付多少钱?学生针对四(1)班不满50人有两种方案来计算应该付多少钱。方法一:48×15=720(元)。方法二:50×12=600(元)。720>600所以,四(1)班该付600元。这说明学生已经理解到位了,通过对数学信息进行分析能灵活运用。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两张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实用的方案有两个,价钱均少于600。方案一:买50张票,把多余的2张票以个人票的价格卖给其他游客,那就应付15×2=30(元),600-30=570(元)。如果个其他游客嫌贵,可实施方案二:买50张票,把多余的2张票以团体票的价格卖给其他游客,那就应付12×2=24(元),600-24=576(元)。这两种方案在实际生活中均有可操作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灵活对待知识本身,细致地考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生活智慧对课堂教学进行再生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生活智慧,将这些知识适当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生活智慧夯实课堂教学,让生活智慧充盈课堂教学,让生活智慧推动课堂教学再生长,让学生拥有生活智慧。我相信,通过生活智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的教会更具实效,学生的学也会更高效,势必会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民俗数学与数学教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4)
[2]王传斌,王继顺.民俗文化中的数学元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0(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