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音乐汇入生活,让课堂精彩增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只有更好地融入一些生活元素才会取更佳的效果。因此,相关老师在进进行音乐课的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地结合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收获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 生活化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基础的乐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增强学生音乐的歌唱及欣赏的能力。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传统的音乐教学弊端逐渐增多,当前小学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音乐老师应当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而生活化教学为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有效地进行课前分析
  生活化教学应当和当堂课的音乐内容相符,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为了促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当预先充分地做好课前分析。主要指的是对孩子们的音乐学习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进行分析,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打下基础。从而让同学们在适宜的学习环境里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及歌唱技巧。第一,老师要留心观察同学们的兴趣及生活实际,有目的性地进行音乐生活化教学。如,小学生一般热衷于玩游戏,老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的时候,应当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例如:在学习“快乐的一天”时,老师可以先组织同学们玩“找东西”的小游戏,即把一个玩具藏于某个小朋友身边,请另外一名同学寻找玩具的位置。老师让学生以唱歌、拍手的形式在旁边提示:若学生远离目标,则歌声、拍手声要大一些;若学生接近目标,则大家的歌声及拍手声要适当调小;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有利于开展下一步的教学。第二,根据学生的心理发育特征,合理地分析他们的心理需求,以提升教学效率。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弱,在20分钟内可以做到精力集中,然后逐渐会产生消极、怠学等负面情绪。因此,音乐老师要有效地利用这个特点,尽量缩短音乐课教学时间。
  二、强化学习过程指导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往往带有极强的艺术性、趣味性。且音乐蕴含的教学内容也很丰富。在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渗透相关的抽象性的理论,又要加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生活化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方式。老师可以适当强化对孩子们音乐学习的常规性指导,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力、歌唱能力等,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擅于发生音乐元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其认知力、理解力很差,经常碰到很大的困难,这时,音乐老师可以通过合适的生活场景,指导学生更好地攻破难点,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燕子”时,为了让同学们明确歌的主题,抓住这首歌曲的具体情景,老师可引导孩子们想象春天的生活,并尝试分析歌词里含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到歌曲想要颂扬的对象——春天,从而萌生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
  三、推广多媒体教学
  目前,大部分小学生成熟较早,他们对音乐教材的内容往往没有多大的兴趣,有时还会认为课本内容远离生活实际,显得幼稚。同时,小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跳跃式思维的特点,所以,音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教学内容生动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孩子”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或者结合音乐内容,编排有趣味的舞蹈。一边带领同学们跳舞,一边教音乐的歌唱。由于音乐普遍具有抽象性特点,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先要让其体会音乐散发的魅力。具体还需要音乐老师不断地学习与研究,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四、组织有趣味的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境,有效地调动同学们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功能,让学生迅速地抓住音乐本身欲表现的情感,从而收获良好的效果。然而,音乐也要意识到,无论怎样创设更好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这些情境依然会与实际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差距。而相比之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有趣的活动可以更加贴近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在一个趣味性十足的生活化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游戏天性,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加深课堂教学印象。因此,音乐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变通,让音乐教学范围扩大化,不局限于小小的课堂,而将教学活动迁移到自然中,到生活场景。势必会让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跳蝇”这首歌的时候。在正式教学前,音乐老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几根蝇子。上课时,带领学生来到树阴下,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可单人跳,或双人跳,或者两人摇蝇,中间一个人跳……这样,当进行了一段简短的跳蝇活动后,学生体会到了童年美好,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时,老师再用歌唱的形式呈现跳蝇的过程。这样的活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还原了真实的生活,自然地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生活中学习的习惯
  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对其人生具有重要影响。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形成了好习惯,则这个好习惯很可能会就成他的未来。反之也是如此。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老师不但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以便教授学生必要的音乐知识、歌唱技巧、审美观念等,而且要加强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主要可以从音乐倾听、节奏感、个性欣赏、情境化训练、旋律感知等方面入手。例如:对于某个名曲的有效欣赏,老师需要教会学生怎样从旋律、节奏的变化,对整支曲子表现的情感加以把握,同时,还应当通过小声哼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对曲子的理解力。此外,对于一些应景性的曲子,老师有必要引导同学们通过亲身体会、演唱的方式强化训练。
  结语
  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形式,既源于实际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老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与艺术熏陶。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相关老师应当适当借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活动等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朱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23):108.
  [2]楊萌萌.聆听生活中音乐的旋律——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探索[J].北方音乐,2018,38(19):203.
  [3]孙华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11):205.
  [4]陈凌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05):16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7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