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视听享受,让课堂绽放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视频素材的使用,在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可以说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利用视频,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和感官刺激,创设情境,以期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然而,在实际的课堂应用中,视频使用目的不明确、内容不贴切、使用模式单一、配套问题不清晰等问题,使得视频素材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影响课堂效果。本文剖析了教师在使用视频素材中存在的误区,从视频素材的目的、内容、模式、设问等四方面探索提高初中历史课堂视频素材的使用,探讨深化课堂有效生成的策略与实践。
  关键词 视频素材 历史课堂 有效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1课题的提出
  1.1从实践中引发的思考
  视频展现的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传递信息,侧重于提供给学生一种直接的感官刺激。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采用播放视频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理解历史。然而,教师对视频的利用,有时会陷入“热闹课堂”的怪圈,产生许多老师意料之外的无效生成,例如在一次讲解新中国外交时,教师播放了一段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视频,学生被视频中出现的餐桌所吸引,而忽视了当时周恩来的讲话。这样,当老师提问时,学生就出现了答不上来的情况,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视频的利用就是无效的。
  又例如有位老师在“探寻丝绸之路”的新课导入时,播放了一段6分钟的当代丝绸之路风景视频,放完视频后老师说:“欣赏了丝绸之路的风景,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探究独特风景下的丝绸之路。”,随后开始新课的学习。对于这段视频的播放,播放前老师没有铺设问题,播放后对影视视频也没有进一步的分析、提问,只是为了导入新课、活跃课堂而播放,这样的影视素材的利用对于课堂的有效生成也是作用极小的,甚至是无效的。
  历史课堂上影视素材的利用比比皆是,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影视素材,提高课堂的有效生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2视频利用中存在的误区
  单纯地通过欣赏视频来辅助学生理解历史,这样的认识是浅显的、不全面的,学生不能理解历史现象背后要表达的历史内在,流于形式的视频引用,不利于课堂生成的深化,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视频素材选择和处理上有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误区1:素材主题不明确。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视频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有时视频的选择没有主题,目的不明确。有许多 《历史与社会》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就觉得时间不够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教师面临众多地教学资源时,想尽可能多地把信息呈现给学生,想面面俱到,但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他一时不能全部理解、接受,于是学生就会产生“老师给我们看这个是想告诉我们什么?”的疑惑。
  有时信息给的越多,花费的时间越长,老师以为自己做的很全面,但可能效果反而不好。所以,视频在精不在多,也不在于长。
  误区2:素材内容不贴切。
  现在的视频题材多种多样,有战争片、科幻片、历史片、纪录片等多种题材,这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选范围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视频选择的难度。
  视频的选取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但有些视频内容太过随意,艺术加工太过,偏离了真实的历史事实,例如现在电视和网络上出现的很多雷人抗战片,或者选取的影视素材内容不符合课堂教学氛围,都会引起学生对历史的误解,不利于学生正视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误区3:素材呈现方式不灵活。
  不少教师在利用视频素材的时候,“拿来主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直接截取一段视频片段就进行播放,或固定于某一课堂环节,不能灵活根据课堂结构的需要和不同知识的特点,对视频素材中多余的内容进行删减,对不符合课堂的部分进行调整、加工,对有可能分散学生关注点的细节进行处理。
  教师对于课堂上视频素材的呈现若是不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利于影视素材的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凸显教师素材使用的重点。
  误区4:素材解析问题不清晰。
  利用视频素材,给学生创设的是情境性问题。由于视频素材的内容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因而学生观看视频获取信息的时间有限,可能不能短时间内全面掌握视频材料所呈现的全部信息。那么在回答有关视频材料的问题时,靠回忆来答题,很多学生会出现困难,因为视频素材很少能做到像文字材料一样,在课堂上可供学生反复阅读,短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理解历史的视频素材,却没有及时地加以利用、指导和分析,学生不能由表及里地剖析影视素材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而且教师设置的问题指向性如果不够明确,学生也难以从看过的视频素材中提取有效信息。那么便会使视频素材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上做无用功,产生多余感,甚至鸡肋效应。
  2概念的界定
  视频素材:视频素材是集声音素材和图像素材于一身,对主题有着充分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素材。
  有效生成:历史课堂的有效生成是指历史教师在充分把握学情和利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精心预设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手段,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交流的过程中,即时生成教师预设方案的预期效果,以及出人意料的更为丰硕可喜的教学成果。
  3研究的策略
  3.1目的明确化——有效生成的前提
  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明确教学目的。要想有效的借助视频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首先教师就要明确素材选用的目的是什么,是导入课堂?人物赏析?事件解析?亦或是能力培养?教师首先要明确使用影视素材要达到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合理地去選取视频素材,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取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化,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例如前面提到的“探寻丝绸之路”的导入,教师在新课导入中播放有关当代丝绸之路的风景视频,目的是想通过视频来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但他选择的视频目的不明确。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明确丝绸之路的视频导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课堂的下一环节是想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分布的,那导入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风土人情,比较丝路东西两端不同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体会到丝路跨度之大、范围之广,从而让学生能顺着这个导入进入对丝绸之路路线内容的探究。又如果导入是想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的探究兴趣的,视频中可以播放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资料,给学生一个历史铺垫,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丝路历史。
  除此以外,教师在视频播放前对视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或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对视频又一个初步的了解或带着问题看,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视频中提取课堂需要的信息,提高视频的利用效果。
  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选用视频素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堂教学想要达成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视频素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资源的有效生成。
  3.2内容有效化——有效生成的载体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选择的视频可以将所要讲述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再配合老师细致的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直观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且带有色彩的图片或者声音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积极主动的学习。但是我们的身边充斥的视频资源,有真,有假。要想使课堂中使用的视频有效,我们就要从众多的视频素材中提取我们需要的,视频内容有效,课堂上才会有效生成。
  新课标强调: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 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而对于视频内容的选择,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和学生实际生活有联系的视频,让学生对视频产生关注和兴趣,触动学生们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学习知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的造纸术时,一位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纸是怎么来的”视频,视频从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纸张出发,向学生演示了一张纸从采集原料、熔浆、洗涤、筛选……到最终制作成纸的过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每天在使用的纸张很熟悉,播放这个视频学生一开始就有一种熟悉感,但是对于纸张是怎么来的,学生又是不熟悉的,教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成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随后,教师请学生简单描述纸张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纸张的制作时繁琐而复杂的。接下去教师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纸张是怎么来的吗?”、“是谁对我国古代的造纸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纸术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接下去进行秦汉时期的文化学习,教学环节顺理成章。
  通过视频素材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充分发挥听、视觉感知活动的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丰富了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视频素材的内容要合理、真实、科学,要符合教师的课堂目的,要能够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能力,视频素材的选择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点,培养学生对视频素材内容的判断力和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3.3方式多样化——有效生成的途径
  视频素材的表现形式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要想让素材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教师可以根据素材的特点,将视频素材进行处理。教师可以将视频素材进行剪辑,留下课堂需要的,去除不要的;或者将影视素材分隔成几个小片段,分别使用;或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视频素材进行对比;亦或者对视频素材做去声或去像处理等。
  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两段描述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判断哪一个视频是真,哪一个视频是假。学生有人说第一个视频是真的,也有人说第二个视频是真的,学生之间对视频真伪的判断产生了分歧。然后,我请同学来说一说他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在听学生阐述理由的时候,一方面,我可以了解到学生从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另一方面,我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又知道多少。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利用学生对自己判断的好胜心,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罗斯福新政,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来对自己的判断做评判。这样对比视频的播放利用,可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视频的利用方式是多样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让学生来扮演视频里的角色,给角色配上自己的声音和观点,通过增加角色设定来拉近学生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重现历史情景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其创新意识。
  例如,在“戊戌变法”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课前截取电视剧“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让康有为和众大臣聊变法的片段,去掉片段中的字母和声音,让学生分别扮演视频中守旧派和维新派的不同角色,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信息,维新派发表变法的观点,守旧派反驳变法的观点,语言自由组织。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带动了课堂的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视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让单一的视频播放变得有趣、生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3.4问题明确化——有效生成的保障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这是因為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也是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课堂教学中视频的利用最忌讳有素材而无提问,这样会使视频素材的使用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在使用视频素材的时候可以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且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由简到难、由点到面地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培养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分析能力,从而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历史。
  例如有教师在讲解“焚书坑儒”这一历史知识的时候,选取了一段47秒的“焚书坑儒”视频播放,教师将视频分成了三部分:前15秒为一个环节,学生看视频回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中间17秒为一个环节,学生看视频回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内容;后面15秒,学生看视频回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通过三段小视频,教师有针对性的设置了三个问题,将视频内容分割利用,为教学穿针引线,将“焚书坑儒”这个知识点的目的、内容和影响串联起来,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直接的认识。
  紧扣课堂教学目标,有目的的设置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视频的理解,让视频的播放有效,同时,问题设置的方式和时机也很重要。又例如本文最初提到的尼克松访华片段,若是教师在视频播放之前,针对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尼克松为什么访问中国?”或“尼克松访问中国表明美国对中国态度怎样的变化?”又或者“尼克松访华对中美两国带来什么影响?”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减少注意力的分散,不管学生能否做出正确的回答,都应该让学生清楚视频的重心是什么,把握时机的提问能够提高课堂视频有效性,可以尽量地避免学生看完视频后回答不上问题的尴尬局面。
  所以,历史课堂上视频的有效利用离不开问题的设置,抓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针对选择的视频,巧妙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和提问时机,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得好的课堂生成效果。
  4成效与反思
  4.1对教学的成效
  4.1.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新课改要求“对自己能掌握的教学资源应剪辑、整合,在纷繁复杂的资源中选取有用、适合的有效资源,从而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负担。”
  通过实践,教师对视频素材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教师对素材的选择和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视频素材的选择和处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研究教学目标,优化课堂设置环节,增强自身的资源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创设情境的能力,增进自身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加速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从众多的视频使用案例中积累经验,摸索出可行性较强的视频素材利用的通用方式和策略,形成一些经典的、有特色的视频素材利用案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日常的历史课堂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1.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视频使用形式多样,因时、因班而易的课堂实践不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数字化时代下的信息处理能力,并科学、有效的与自己的教学对象、与课堂相结合。长此以往,教师的信息知识储备不断丰富,钻研能力不断强化,综合素养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
  4.1.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是关系到教学成功的最直接因素。学生只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的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积极配合老师的授课。
  视频素材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使单调的历史课堂变的不再沉闷乏味,让枯燥凌乱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简单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4.2对视频视频素材利用的再思考
  教师撰写研究报告,习惯于站在教师的角度看待问题,本文探究了不少利用视频素材的策略,但都基于教师层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视频素材的机会也很多,看到的信息有时会比教师要多的多,若是能及时了解学生获取的视频素材,让学生学会筛选,选取适合历史课堂教学的视频素材,然后在课堂上呈现、分享和探究。这样更有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科学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 孙林法.数字化学习发展中初二《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选取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04).
  [2] 冯言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5).
  [3] 李优治.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6).
  [4] 陈日相.体验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的应用[J].教學研究,2015(12).
  [5] 陈正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J].中学教学,2015(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