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教学课堂设置《品德与社会》课程,目的是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成长为未来国家发展建设的后备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作为德育课程与教导小学生接受社会的主要教学场所,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基于此,本文先点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 社会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84-01
1 引言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公民应该时刻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自我、端正三观。而要为国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贡献,首先要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的教师做起。小学设置《品德与社会》这门综合性课程,可以使小学教师通过《品德与社会》这个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与远大的人生理想,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的三有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鉴于传统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未能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小学品德教育教师应该改变策略,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课堂更吸引学生,将课堂有效性最大化。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的不足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一门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导的课程,注重引导小学生适应社会、感受社会,同时,还要教导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道理,使学生从小养成做有道德的人的思想,维护社会道德秩序[1]。然而,传统《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门课程的本质,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将它当作普通课程教学。即教师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上,只拿着课本复述课本上的知识,将课本内容当作做考试书目教学,形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堂的行速度大大降低,最终降低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作为让小学生关注社会的品德教育课,现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并没有引导小学生对社会有较重的关注度。同时,教师也缺钱带领学生真正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仅仅是在课堂上口述有关《品德与社会》的理论知识,忽视了该课程的宗旨,导致叫做教学课堂有效性缺失。最后,由于品德教育课堂理论化严重,课堂教学氛围严肃、枯燥,加上小学生本身意志不坚定,在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上容易分散注意力,没有听讲的耐心。由此看来,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不足。
3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3.1 提高小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小学学生是年龄小,身心还没有成熟,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感到好奇。因此,教师通过小学学生所拥有的好奇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非常容易的。小学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用各种方法提高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2]。《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对小学学生来说,应该是很容易能够吸引到他们的教学科目。教师通过将《品德与社会》理论教学与社会事物相结合,既集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有效学习,又能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前,可以寻找相关视频、漫画,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例如,《小猪佩奇》等可以用来讲述《品德与社会》中关于亲情的品德教育;《葫芦娃》《黑猫警长》等动画片可以用来讲述社会上善恶的人生观以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法治社会效果。紧密地将有趣的动画片与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2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作為生活在科技遍布的现代化社会的新新人类,多媒体等科技对小学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能够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使原本严肃的理论性课堂活跃、生动,能够快速地激起小学学生的学习兴
趣[3]。例如,小学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与人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三国中的华佗刮骨图片、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的针灸治疗片段,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引出课文关于我国古代医学发展,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了解我国医术发展历程。课堂还需要进行延伸,搜寻关于国内外医学相关图片、影视让。学生了解我国医术的同时,将目光投放到世界中去,增加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认识,初步了解社会相关事务,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3.3 组织实践活动,释放学生活跃度
《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本就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实践课程。小学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时,应该要善于将课文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身心感受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既加深了学生学习的记忆,也能让学生初步体验社会,达到了教育部在小学设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4]。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家人的爱,这一课程时,教师在教学课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与父母进行心灵交谈,同时还要帮助父母做一件或几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体验生活,感受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理解教师的道德,成功对学生进行别样的品德教育,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结语
课堂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机合作。同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为方向,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德育课程,对端正学生发展基础十分重要,教师要学习各种经验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端正三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艳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8(5).
[2] 王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8(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2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