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具有丰富实践内容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一更加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能够拓展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空间,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师主要攻克的议题。本文通过对地理实践力的阐述,结合目前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弊端,提出利用地理实践力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且更加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引言
  地理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但是随着时间和教学环境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指标要求,在国家给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最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把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定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在课堂中很难实现,这要求高中地理的任课教师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合理化设计以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1.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普遍现象
  通过全国各地多所高中学校地理课程调查得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一些差距,除了是因为高考分值较低的原因外,主要是因为本学科知识点较多且还需要理性思维的运算,这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却是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一些老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對国家提出的新课改的课程标准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新教师虽然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对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过于依赖,甚至在课堂中完全代替了教师的讲授,把课堂变成了“电影院”,最初开始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新奇,也会积极观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没有得到针对性和目的性比较明确的指导,地理学科素养便很难得到提升。
  2.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所谓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对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生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检验,而地理实践的过程更是将抽象的地理思维直观化和细节化。总的来说,把地理实践内容设计到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充分的挖掘学生对本学科的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动手能力,可以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最终达到学生成绩提高的目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不仅减轻了课堂中大量语言教学的压力,也可以从宏观上树立学生地理思维的大局观,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3.地理测算实践内容在课堂中的应用
  3.1 地理测量实验带动学习兴趣
  地理实践是最为形象和生动的学习方法,它通过实验的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某一部分知识点的规律变化。在具体操作环节,主要是教师给出地理实验的项目与实验方法,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设计道具、选择合适的时间、观察记录、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采用这种互动式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地理教学的时效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接下来以“正午太阳告诉角测量”为例进行地理实验操作流程阐述。
  物料准备:1米长的木棍、粉笔、尺子、手机或者手表(计时)、指南针、计算器。
  实验地点:学校操场
  实验时间:中午地方时12点左右(事先经过计算得出当地时间12点所对应的北京时间)
  实验流程:
  (1)小组中一名成员在操场中树立一米的木棍,另一名同学用手机确定时间至当地时间12点,并利用指南针找到木棍影子的朝向和长度。
  (2)小组中派出两名成员记录学校旗杆的朝阳和长度,并作好记录。
  (3)两组数据进行计算统计和对比,由小组负责人总结规律,最后在课堂中进行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汇报。
  3.2 户外实践测算考察丰富学生学习平台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现象演化规律而产生的学科,所以地理知识点往往存在于自然的环境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现象的知识点时一般采用的都是观看教科书上的图片来获取此部分的认知,这种方法对学生感官刺激不大。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行为能力,学校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对某一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实地调研。接下来以“山地温度测量”为例进行户外体验教学。
  物料准备:温度计、海拔测量仪(或者智能手机携带的指南针定位测量app)
  实验地点:福安市天马山景区
  实验时间:中午、下午最佳(全天温度最高点)
  实验流程:
  (1)以小组为单位在天马山景区脚下集合,记录此时此地的温度和海拔数据。
  (2)爬山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此时此地的温度和海拔数据,一直到山顶。
  (3)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由两个小组共同完成,爬山结束后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由小组负责人总结规律,最后在课堂中进行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汇报。
  3.3 手工制作地理学具
  文科学生普遍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地球、等高线等理论知识接受程度较弱,甚至因此失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青春期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达到教学的效果。学生自己手动制作学具是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方法之一,制作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后的手脑并用的复习过程,会达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等高线的知识点时,教师给每个小组一张等高线的地图,学生分析后用橡皮泥、轻粘土、报纸和白乳胶等材料依照等高线的比例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对比,教师在课上进行点评。这样的手工学具的制作会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了解等高线的含义和应用。
  结语
  从国家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改动上看越来越重视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时间和课程体系的安排做出相应的调整,要留出固定的时间来安排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和地理实践,将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官刺激会进一步让学校消化掉在课堂中所学习的枯燥知识,将其融会贯通达到真正的理解透彻。在未来如何看待教育的新理念问题,需要我们理性思考不盲从,将实践逐步迁移到理论课本中用于解决地理问题,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杰,刘恭祥.新课改背景下地理力的培养——以泉州“海丝文化”探究性学习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3):10-12
  [2]陆芷茗.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及素养培养的路径——以南京一中课程基地建设为例[J].地理教学,2015(24):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5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