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课教学培养与保护学生好奇心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作为科学启蒙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用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可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很好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打开科学之门。
  好奇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发孩子们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不断发明创作的源泉。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其转向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其对科学的学习始终怀有持久的热情。本文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出发,探索科学教学中培养与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可行性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通过设置疑问或者举例使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产生疑问,内心出现矛盾,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被成功激起之后再从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慢慢地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感。
  1.巧设开篇激疑法,引起注意
  一个好的开篇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能被深深地吸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得到充分集中,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森林中悦耳的鸟叫声、旋律优美的儿歌等,使学生深深地被这些声音所吸引,紧接着我便向大家提问:这些声音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那么大家知道这些优美的声音都是怎么发出来的吗?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开来:布谷鸟的叫声、黄鹂鸟的叫声、学生的演唱等。然后我再接着问:大家知道鸟是通过什么发出的声音,学生是通过什么进行歌唱的呢?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都不说话,脸上满是求知的渴望,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也成功地引入了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学。
  2.趣用悬念激疑法,激其探索
  悬念激疑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问题故意悬而不答,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答案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学宇宙这一章时,在这一章结束引导学生了解月球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通过多媒體让学生观看了1969年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并将美国国旗插在月球表面的视频,紧接着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些资料:根据2009年的调查,22%的美国人认为登月造假。顿时学生像炸开了锅一样,议论纷纷。于是我再引导学生仔细地观看了一遍视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首先,如果没有造假,为什么1969年之后没有再次登月?其次,我们都知道月球上没有风,处于真空状态,可美国国旗为什么能够飘扬?这时看着学生一个个渴望求知的眼神,我便戛然而止,说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你们如果想知道究竟为何,可以自己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资料自己去发现。于是,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极大地增加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的科学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就必须要创设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解放学生的手和口,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动手操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讨论、探究、实验。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怀着一种敬畏感,很难形成有效的互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还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首先针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表现,我们要面带微笑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还可以通过身体的接触,比如摸摸头等行为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其次对于学生请教的问题,我们要弯下腰积极地为学生解答,并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激励学生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最后,我们要积极投入对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中去,成为他们的一分子,在他们探讨的同时,也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与意见。久而久之,我们便会融入学生的集体中去,与学生成为朋友,创设一个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新奇的想法,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培养和保护。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强烈而短暂的,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如果好奇心被忽视,很多学生会选择自发地去尝试一些新事物,但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如果探求结果失败,小学生的自信心、探求新事物的好奇心便会受到损伤。因此,正确的培养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学好科学课程至关重要,也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与创造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乐清市智仁乡寄宿小学浙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