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教育论文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能—能力—知识”3+4分段贯通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能—能力—知识”3+4分段贯通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明确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两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技能—能力—知识”进阶提升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体系,最终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3+4分段贯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作过程;分段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229-02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相比而言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则供不应求。而国家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期,需要大批量有技术、有技能的职业人才,开展“3+4”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正是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新路子,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一次重要实践和重要渠道。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已成为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瓶颈,亟待解决。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
  按照“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制定评价方法”的思路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中职与本科七年对口贯通衔接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瞄准3+4人才培养总目标,遵循中职阶段重基础、强技能,本科阶段重提升、强专业的分层递进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高职业素质为主线,以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统筹制定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构建“技能—能力—知识”的课程体系,七年“进阶提升、分层递进”培养贯通衔接,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从事一线建筑和市政工程给排水领域施工与管理,又能从事工程设计与咨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分两个层次依次递进和进阶提升。
  第一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三年中职阶段的学习,获得土木工程(给排水方向)专业职业关键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岗位特定能力要素的培养,成为具有“读懂图、会施工、能运维”的综合职业能力,获得测量工、钢筋工、管道安装工、建(构)筑物消防员等施工和运维操作中级工资格,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给排水方面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第二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四年本科阶段学习,获得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和工程素養的训练,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掌握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给排水工程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能—能力—知识”3+4分段贯通课程体系
  双方学校通过市场调研和认证分析后确定,在“高职业素质”人才定位的基础上,以工程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面向岗位工作过程,尝试以“一个专业,两个模块,三个衔接点”。“一个专业”,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两个模块”,即根据中职和本科两个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两个模块的层次化且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三个衔接点”,即在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进行衔接融合,并在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以支撑“技能—能力—知识”进阶培养目标,使毕业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基本技能,在实践中能进行给排水工程施工、运维、预算,在岗位发展过程中能综合进行建筑给排水和市政管网工程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和运营管理,并在岗位实践中逐渐养成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环境适应能力。
  (一)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生通过七年培养具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关键。为确保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需加强中职段技能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本科阶段学习的需要。中职段主要学习“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CAD”“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构造”等专业基础课程,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本科段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土建工程基础”“工程测量”“工程力学”“水力学”等课程。虽然两阶段专业基础课较为类似,甚至有些课程可作为互补课程,但侧重点不同,中职段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兼顾后四年本科段的继续学习、职业提升学习的需要。此外,设置两阶段课程标准时,也必须相互协调统一,以满足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实现两阶段教育课程的衔接贯通。对于中职和本科分段培养的专业课程衔接,本着课程内容阶梯式安排,选定中职段“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和“建筑与安装工程造价”等为专业衔接课程,设置不同模块分阶段学习,从而避免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开设,并实现技能、能力和知识的连贯学习。
  (二)实践课程体系
  3+4中职与本科教育分段贯通培养应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相互结合,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立足工程思想融入教学过程,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加强工程应用。而课程体系正是促成学生职业技能、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养成的核心载体。两个阶段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求不同,中职培养定位为操作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素质+技能”,重视对学生测量、钢筋实操、管道及设备安装实操、制图与识图等单项技能训练,学生毕业时可获得测量工、钢筋工、管道安装工、施工员、建(构)筑物消防员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本科培养定位为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强应用”,注重准工程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规划、设计、管理、施工、监理、咨询和运营等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成为持有“文凭+资格证书”的准工程师。
  (三)专业技能训练体系
  3+4分段贯通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共享中职和本科院校的实训设备和师资等软硬件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共同对接产业、行业和企业,构建由基础与专业实验平台、专业实践平台和综合创新实践平台构成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基础与专业实验平台包括中职段的建筑材料实验、土工实验,本科段的水力学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等;专业实践平台包括中职段的测量实训、钢筋技术实训、制图实训和施工图识读、工程电算实训、建筑施工模拟仿真实训等,本科段的给水排水管道设计实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实训、水工程施工实训、BIM管理实训等;综合创新实践平台主要指学生社团活动、技能大赛、学科竞赛、科研创新等第二课堂活动。根据行业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以培养学生高职业素质为主线,按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施工员—准工程师”的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确定中职段培养学生“识图、竣工图制图、施工操作、运维操作等技能”,本科段培养学生“专业制图、设计、运营和管理咨询等技能”,构建“图纸识读—图纸绘制—专业软件运用—施工操作—现场(运维)管理”五大技能“分段训练、进阶提升”的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三、结语
  3+4中职与本科分段教育科学有效地衔接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对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3+4分段培养既要分段实施,又要无缝衔接,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不仅取决于科学的培养方案,更取决于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以及方案实施过程的质量监控。在分段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七年两阶段教学实施的质量跟踪,尤其是对本科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综合研判、追根溯源,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逐步形成能够为重庆市乃至全国提供具有普适意义和应用价值的中职与本科教育分段贯通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蒋学华.“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6,38(5):129-134.
  [2]刘凤,傅毓海,蒋洋,等.3+4土木工程专业基于模块化的“专本衔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J].建筑发展,2017,1(4):485-4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