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之所以要学习数学,并不单单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著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各教学阶段的不断渗透,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使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科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096
   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需要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适当的调整,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数学教学仍存在着只注重给学生讲述知识点、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率也比较低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在活跃的教学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增强。
   例如,在学习《方程》时,为了促进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不再是主体地位,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当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该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从而讓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方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提问,比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需要运用到方程”。当教师提问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理解
   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内容,而且很多内容都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就为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很多可能。同时,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而为学生创设有代入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地挖掘生活素材,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而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理论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简单,以此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所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促使学生提升对数学魅力的感知,让学生能对数学产生美的体悟。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时,我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首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两条直线,无论将它们怎样延伸,都不能使其相交在一起,如马路上的人行横道。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内容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呢?”其次,将学生分成小组,使其展开积极的谈论交流,然后让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火车铁轨就是这样的特点”,也有的学生说:“门两边的两条直线也符合这样的特点。”最后,结合学生的回答和教学内容,笔者带领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有关例子,并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如此一来,通过具体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进而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展现数学的“生活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是将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作为基础内容的一个认知流程,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具体表现是学生对生活中数学情况及现象的理解,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其实带有十分明显的生活特色。换一种说法,数学其实带有一定生活性,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展现出一定的生活性,需要将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习到的数量、形体等生活经验作为依据,善于让小学生应用日常学习生活中掌握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对抽象性比较强的概念及定理形成深入的认识,从而也就可以对教学有效性做出保证,并推动学生逐渐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
   依据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的要求,任意一种学习流程其实都是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输书本当中的知识,而是依据以往构建的知识结构来感知外在的信息数据,并将当前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来。在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一定需要构建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应当积累一定数量的知识,但是已经掌握以往知识并不代表可以学习好新知识。比方说在圆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回想以往的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出的。让学生想象是否可以将圆形转换成以往学习到的图形,并将圆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后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最终教师再统一对各个小组的思维模式做出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将学生以往掌握的知识激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依据先前的经验来认知新知识,亲自感受知识的变化过程,对新知识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并且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推动学生逐渐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
   四、结语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会直接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详细分析以往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依据问题寻找原因,找到有效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冰.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30):198.
   [2]成建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3):26.
   [3]马丽雪.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25):254-2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