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传统音乐中思考继承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四楼大会堂里,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暨第2届北京传统音乐节的专场“中国之夜——来自唐朝的声影”正在上演。当第一部西安鼓乐中的4首作品还未演奏完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在提前退场,在第二部分重建唐乐舞选萃开始不久,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退场,而且我看到的大都是中国的音乐代表。受这种情绪的影响和干扰,我也有点心不在焉,看着通道里弓着身子络绎不绝的退场者,看着逐渐增多的空位子,看着剩下的一部分坐在位子上没精打采哈欠连天的观众,我的心中升起了一个大大的“?”号,中国传统音乐到底怎了?大唐乐曲为什么会遭此尴尬的情境和礼遇?我的心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扪心自问,我是个中国传统音乐盲
  我是一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音乐教师,自认为对中国的传统音乐略知一二,常常在心底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怀有一种崇敬感和自豪感。可从今天晚上这场音乐会的心历路程,让我走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审视中国传统音乐的沉思中。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许多的音乐代表都和我一样是传统音乐盲。作为一个中国的音乐教师,理应是个中国传统音乐的内行,即使你不是内行也应该是个中国传统音乐通,即使不是个中国传统音乐通也应该有大致的了解。可是,我们对中国的传统音乐实在是知之甚少,在大学里学的那点东西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什么是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类别有哪些?年代怎么划分?怎样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本质特点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几个。中国几百种的戏曲我知道的寥寥,只会简单哼唱《打猪草》和《谁说女子不如男》;那么多的曲艺评弹顶多知道几个名字,具体内容形式一概不知;至于周朝音乐唐大曲这些国宝级的音乐就更是惭愧了。
  二、中国传统音乐为什么使人敬而远之?
  首先,从唐朝乐舞的创作和表演来说,唐大曲主要是为帝王将相这些上层权贵而创作的和表演的。创作者对音乐的追求目标、形式和意义一定是从帝王的喜好出发的,是为了表现当时的政治经济的,所以他要迎合帝王的心境和欣赏习惯。也就是说,这天子之乐与庶人之乐是有区别的。凡夫俗子不但没有机会能欣赏到着高雅的宫廷音乐,即使看到了你也不一定能欣赏透或就喜欢这种音乐。音乐属于上层建筑,在封建社会它是有阶级性的。古代宋玉就已经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说了。也就是说唐乐舞的创作目的、欣赏对象、演出场所、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决定了这种音乐不可能为广大的普通百姓所能欣赏。
  其次,从欣赏者自身来说,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无知或者说了解的太少直接导致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这种音乐。也就是说对传统音乐知识的贫乏阻碍了我们对传统音乐的欣赏。
  再者,从时代的不同来看,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人的欣赏习惯。唐乐的产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时代背景的不同,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审美习惯的不同等等。这诸多的不同必然导致当今人们在欣赏唐朝乐舞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唐朝乐舞具有的一些特点与今天人们欣赏音乐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了。
  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继承才有发展
  陈怡博士在学术报告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建议我的学生都回到自己的民族传统中去寻根,讲自己独特的语言,然后再跟别人分享。”这也许就是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最好的解释。在这次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中国的演出现场外国人很多,国外的演出现场中国人很多。很显眼,大家都对世界各地富有民族特点的音乐更感兴趣。这可能就是越是陌生的越具有吸引力,越具有好奇感和神秘感。大家都想借这个良好的机会多了解平时很少见到的国外耳目一新的音乐演出,尽一切可能去了解国外的音乐教学,好跟自己的音乐教学做一个横向的对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恰恰说明了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理。如果我们的传统音乐没有自己的特点,甚至跟外国的音乐差不多,你想外国人他会喜欢,他还有兴趣吗?我们要是看了场爵士乐跟中的民族打击乐差不多,我想你也会感到索然寡味的。
  总之,任何一种文化和艺术,必须要有深深地根,才能有粗大的树干,才能有参天的枝叶。这样的艺术才能独具特色,才能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才能令人崇拜和敬仰。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就有肥沃的土壤,就有深深的根。我们不但为此自豪,更要为此担当责任。当今,许多外国人都在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国的文学艺术。现在世界已經刮起了汉语热,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样: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变得越来越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强大,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传统音乐也会像中国书法、国画、武术、汉语一样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都来欣赏、了解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君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发展之思考[J].通俗歌曲,2015(12):22-23.
  [2]曹晓亮.对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再认识——以山东菏泽弦索乐为例[J].艺海,2017(11):58-61.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紫薇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4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