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相契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绿色理念必将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切实可行的新的指导性理念。以绿色理念为导向构建的评价体系,开创了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新境界,凸显了中小学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对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新特色、功能效应、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建构等方面,阐述了绿色理念对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绿色理念 中小学教师 评价体系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终极意义在于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师个体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重定量轻定性评价,偏向于所教班级学习成绩、升学率、学历、职称等可测的结果,对不可测但又对中小学教师完善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导致片面化和功利化趋势;二是师德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不够突显;三是重视现状忽略发展,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不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忽视了教师评价的真正目的。因此,探索一种既遵循基础教育规律又符合各中小学校实情,使每一个教师都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基于绿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特色与功能效应
当今是一个弘扬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的时代,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相契合。在这种形势下,绿色理念必将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新的指导性理念。
1.基于绿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新特色
(1)倡导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教育实践观。创新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获得与保持,而在于发展与创新。一方面,要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传统评价的优点和不足,用新的理念来指导中小学教师评价。另一方面,时代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对中小学校及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评价体系也须不断地创新,要从变化的视角认识评价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来不断地进行调整;为保证体系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也需要不断地创新。
(2)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绿色理念和现代学校越来越强调人性化管理的趋势一脉相承。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终极目标应是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通过评价来调节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完善、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不仅仅是为了检验教师的优劣[1]。以绿色理念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为导向、教师被动参与的传统,重视师德评价,重视学科和年级差异,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参与评价体系的决策,并采纳教师提出的合理建议,让教师既对评价体系产生更大的相关感,又能使体系更趋于合理。
(3)凸显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以绿色理念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既关注体系作为中小学教师评聘、薪酬、奖惩等人事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的功利性功能,又不忽略其促进教师人格提升的非功利性作用。从学校管理角度而言,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校评聘、任用教师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但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评价的关键点不应只重视体系显性的效应,而是要挖掘其隐性的功能,立足于考虑教师未来的发展需求,对教师的发展作动态的促进和引导。
2.基于绿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功能效应
(1)导向功能。评价体系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行动的方向。指导思想不明确会造成方向性的偏差,传统的评价体系下,教师为了获得认同被动地去适应评价体系的各项要求,导致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绿色理念呼唤中小学教师对自己、中小学校及基础教育都有良好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有利于教师对评价体系达成共识、对评价活动积极认可;倡导对教师的尊重,让教师更具有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2)调节功能。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也应随着不断地调整。传统的评价体系易导致学校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对立。而以绿色理念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拉近了中小学校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教育、教学、科研的奉献精神,极大地促进中小学教师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教师自我完善,通过内化评价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来达到与体系之间的契合度。
(3)激励功能。评价体系一旦被教师认识和接受,就能起到指导整个评价活动的作用,并且能激励教师为實现评价目标而努力。以绿色理念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关注的是评价结果的效益化,即关注评价结果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转变与发展,而不是评价结果本身。注重在对客观数据判断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和思考中小学教师评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不足,在冲突中寻求统一,达到以评促改和以评促管的目的。
二、基于绿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
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由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构成。本文从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指标内容、信息反馈与调控机制等层面入手,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多方位多角度对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一种能多渠道、多形式进行评价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
中小学教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中小学校管理部门、专家、其他教师、教师本人和学生都可以成为评价者,以便更准确和全面地评价教师素质。只有重视被评价者即中小学教师的主体作用,让教师主动参与和配合评价,才能使评价的功能得以最大化,既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判断和信息,又能为中小学校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
2.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合理,才能推动和刺激教师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评价目标褊狭或过高,容易引发教师心理失衡、职业倦怠、一味追求升学率、对基础教育事业感到反感和厌烦等问题。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理念的前提条件和宗旨,因此,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不仅必须有明确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目标;而且必须把评价目标逐层具体分解,把评价目标先分解为若干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再分解为若干个二级指标,依次类推形成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 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保障中小学教师评价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2]。我国目前尚未有一个独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二是教师工作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规律[3]。而绿色理念下的评价观要求评价标准应是多元、开放、科学的,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为主题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各个角度考察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态度、过程、方法和能力;二是关注教师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强调中小学教师的合作能力;三是渗透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强调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要求教师评价服务于教师的个人发展,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4.评价方式
从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使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1)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为满足中小学校甄别、评选、表彰教师的管理需求,对教师业绩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以提高教师评价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进行考核时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不能精确量化的评价,如师德师风和教风等,可通过调查、师生座谈会等方式,依据一定的标准,给予相应的评定等级,使评价对象之间具有等级性来达到区分优劣的目的。
(2)他评和教师自评相结合。除学生评、专家评、教师互评外,“重视和提倡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特征之一”[4]。针对传统评价体系的缺陷,以绿色理念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更加关注教师自评,让教师对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自己的真实水平,既不夸大成绩和优勢,也不回避缺点和劣势,从而找出差距主动发展。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为了达到区别、鉴定优劣的目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功利色彩浓厚,忽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过程性评价是评价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评价,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地找出和发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也有利于中小学校针对指标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及时的修正,使指标体系日趋完善。
5.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必须能比较恰当地反映评价目标并与评价目标相一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评价体系要通过指标体系来反映是否科学、是否有可操作性。
(1)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主要从教师的素质、职责、绩效来确定[5],教育部指出中小学教师考核师德表现将成首要标准,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要突出对师德师风的评价[6]。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既要有整体性,各指标之间又要有相对独立性,层次分明、主次得当。评价指标体系内部结构须合理,既不能有重叠指标,又不能遗漏重要指标,上下级指标之间须有高度的相关,同层次的指标之间应相互独立,有明显的各自的适应范围以保证指标不重叠。由于教师的素质、职责、绩效这三个指标比较抽象笼统,不易操作,必须在这三个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一定的观测点并进行权重分配。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由许多项目组成,但并不是由各个项目机械地相加,各个项目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权重也随之不同。其次,为实现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设计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客观性,评价内容须清晰,不让人产生歧义。二是发展性,能够推动教师和中小学校的共同发展。三是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考核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中小学校教师的师德教风、专业素养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同时结合学校的特色和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着重的考核和评价。四是具有可操作性。不同类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工作特点和岗位职责各不相同,应分类、分层次和分学科设置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考核评价相结合。
6.调控与信息反馈机制
中小学校教师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来确定相应的目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标准和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评议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但传统的评价体系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回应,不能充分地实现评价工作对教师发展的价值。而以绿色理念为导向的中小学校教师评价体系注重体系和教师之间的积极影响,使评价的结果一方面对中小学校加强教师管理、作出科学决策有帮助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促进作用。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主要是对评价体系的实际价值或潜在价值作出判断,并通过预测体系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深入的体系实施对策的分析和研究;在评价体系实施环节,着力于确定评价体系是否实现了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并利用这些信息反馈作为修订或体系改进决策的依据;在结果分析与总结环节,立足于让评价体系服务于教师,而不是教师服务于评价体系,着力于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以引导和帮助中小学教师发挥长处和改进不足。
参考文献
[1] 孟繁胜,曲正伟,王芳.不同阶段中小学教师发展需求比较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2] 严玉萍.美国公立学校教师评价标准述评——以贝德福德县公立学校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09(02).
[3] 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庞守兴,少广奎.教育学新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6]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2017-08-17.
[作者:刘小珍(1971-),女,江西会昌人,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3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