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校配合,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已凸显出来。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尤为重要,两者的合作配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加以培养。就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探讨,以期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养成教育;沟通;配合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更是一项耗时久远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的配合。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才会使学生在各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其健康快乐成长。如何协调家长共同搭建一个学生养成教育的平台呢?
  —、引导家长重视养成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看重的都是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忽略了孩子人格、品德的教育培养。其实,孩子要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工作和生活,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不可能受人拥戴的,事业的发展也不会达到理想的层面。从另一个层面讲,内心阳光、豁达、充满正能量的人,会最大程度地在生活、学习及社会活动中获得快乐。相反,内心狭隘、自私、偏执的人则会一直生活在不满、抱怨甚至仇视的阴影下,会使一个人的心灵变得扭曲,格局难以提升,使自己的心灵难以获得解放。所以,抛开社会的责任不谈,就算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快乐,也要重视孩子品德修养的提升。
  要想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必须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从主观上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座谈、互联网等方式找一些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让家长从内心体会到良好品德对孩子一生幸福快乐产生的影响,从主观上产生做好孩子养成教育的愿望。
  二、教师与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共享经验方法
  家长对养成教育有了认识,但对具体的教育方法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欠缺,教师可将自己在养成教育方面的方法分享给家长,形成家校联动的合力。同时,也可以把家长对孩子养成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分享。
  1.率先垂范,起好示范作用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偏于感性认识,他们听不懂也不愿意听大道理,但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却很强。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要求家里的每个大人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好孩子的榜样。家长的是非观念是孩子学习的模板,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旦习惯形成,将很难纠正。
  2.激发兴趣,陶冶诗情雅趣
  根据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家长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熏陶和引导,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些内容孩子当时虽然不能全懂,但在生活中他们会“对号入座”,去尝试和表现,时间久了会变成习惯。
  3.在生活细节中渗透养成教育
  通过共同培育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因为通过自己双手去浇灌、培育和喂养,时间久了一定会对这些对象产生感情,家长再加以引导,孩子的爱心会一步步增强。家长应抽出时间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去感受和锻炼,在此过程中先不要要求孩子遵守制度规范,家长要先身体力行,然后给孩子讲这样做的好处,他们才会从心里接受,并会将感受变成自己的行为。
  4.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孩子不会像成人那样理性,而且价值取向也不同,所以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在生活习惯方面,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对孩子的起床、洗漱、吃饭、出勤、作业进行常年的量化打分,分數累加到一定数量时发一个奖状或满足一个合理的愿望等。孩子都比较贪玩,经常出现玩游戏和看动画片超时的情况,怎样说效果都不很理想,其实可以做出协定,游戏可以玩,但不得超时,不能影响学习和休息,如果违反约定,家长要将游戏设备没收,需要取得某项进步时方可赎回。这样做,既不压抑孩子的童趣,又培养了孩子养成讲道理的习惯,把游戏的魔力变成孩子进步的动力。
  5.注意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
  及时鼓励对孩子的进步是个认可,可以使孩子获得更大的动力,鼓励不要仅限于物质,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孩子在物质需要的同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动力,更多的来自于归属感。家长的一次亲吻,一次真诚的拥抱,老师的一句表扬等,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他们得到其崇拜的人的关注和认可,是不竭的动力之源,所以,要在满足了合理物质要求的同时,更多地进行精神上的鼓励,这样能加深双方的感情,也能传递更多的爱心,若一味地用物质奖励,会使孩子产生“一切都为了交换”的错误认识。
  三、引导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
  相互沟通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特殊的效果。孩子刚进入一个全新的集体,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本能地对周围的人设防。家长应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可以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孩子,妥善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在沟通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对孩子的肯定,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样会拉近孩子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也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孩子看到教师和家长平时交流得多,会和教师的关系更亲近,更利于教师开展各方面的教育,也让孩子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有的家长认为家长不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都是学校的事,其实,家长都是为了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家庭作业是孩子在校学习的补充,只有这样,孩子的成绩才能更加稳定扎实。教师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的成绩更好,如果单方面努力,一定没有双方面努力效果好。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目的是让孩子更优秀,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教师和家长应“不分你我”,要以培养教育孩子为同一目标。在一个班级中,让一名教师记住几十个孩子各方面的不足,并第一时间逐一解决是不客观的,也是难以做到的,而家长面对的是个体,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引导。从示范的角度讲,家长应有规律地做好辅导监督,对孩子在做事严谨、有责任心、爱心等方面也起榜样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及时沟通的必要性。
  四、注意教育方法,学会合理配合
  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在学习和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尽量创设“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我真棒”的情境。例如,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在解决问题后,别忘了用手势或其他方式“庆祝”一下,使孩子以解决问题为乐。以解决困难和战胜困难为乐,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会做了几道题。相反,如果成绩不好就加以训斥,孩子容易产生恐惧和厌学的情况,这样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心中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资源,做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与家长做好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孩子年龄小,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家长,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若家长说老师的坏话,损坏老师形象,孩子们也会受到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当然,教师的工作若存在问题,或家长与教师有不同意见时,一定要进行沟通,并且解决好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要虚心倾听家长的意见,有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有误解也要解释清楚。
  在家校联动做好养成教育方面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教师和家长应不断努力实践,共同学习,一起把孩子教育得能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 辉.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浅谈[J].新课程,2018,(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28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