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学生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导致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难度,因此高职院校除了教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为了促使教学成果更加显著,学校可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共同完成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及保障机制的构建,采取一站式培养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及实践技能。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251-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岗位所需的人力资源。但由于当下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有岗位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学校还应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并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实践基地,由企业专家人员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当下最热门、最有价值的创新创业信息,促使学生对市场保持敏锐,获得市场先机。
  二、概述
  (一)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指个人在思维模式及实践方面所具备的革新能力。创业能力则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创新创业则指的是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为社会带来价值,并实现个人的价值,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充分体现,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高职院校以技能培养为主,通常会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意识,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并且有助于改善毕业生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缓解就业压力,减少就业竞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使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一定的力量。
  (二)校企合作
  第一,校企合作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方式。除教学活动外,还涉及师资力量、技术研发,可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共同培养与企业及社会需求相符的技能型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双方的友好合作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具时效性的创业信息,帮助学生策划当下热门的创新创业项目,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第二,行业企业在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远非高职院校能够比较,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第三,具有开创特质的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的目标则在于培养此类人才,因此双方的价值追求完全相同,可将双方连成一个共同体。
  三、现存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尽管被多数高职院校所接受,并且已应用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但实践效果与理想目标相去甚远,主要存在以下几项问题。
  第一是合作认识不到位。尽管多数院校已经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战略,但对各项活动的作用缺乏了解,并且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本身的价值定义模糊,这就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且在校企合作时多局限于学生单一技能的提升,而未能将合作高度提升至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层面,因此即使双方建立了培训基地,实现了交流合作,但在认识不到位的影响下,显然难以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
  第二是合作基础不扎实。主要体现在未能制订出系统化、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学习计划过于杂乱,因此并未从实质层面解决问题。
  第三是合作机制。创新创业能力并不局限于技能操作,而是与学生的思维密切相关,但高职院校目前多局限于技能方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及实践能力。
  四、培养措施
  为了促使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当前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
  (一)综合培养体系
  综合培养体系的构建包括以下几项要点。第一是课程体系,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优化教学指导方式。第二,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观念。双方可实行在线合作模式,促使师生通过网络观看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基本准则、业务流程及工作环境。学生也可在网络上与企业人员进行互动与交流。校企双方可共同开展与创业相关的比赛及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热情,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二)建设实践载体
  实践载体及内容是否真实、鲜活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成果。因此校企双方在构建实践平台时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第一,直接引进企业项目与业务,让学生体验员工的身份,了解企业业务及产品的特点,真正融入企业的发展中。第二,双方合作之后可在校内建设创业园,开辟学生实践基地,配置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指导、培训与演练。第三,学生登记注册时可免费开放,并为学生制定独有的创业优惠政策,吸引学生注意,并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学生的创业成果更佳。
  (三)融合教育
  为了确保创业教育能够完全融入职业教育中,需要从教学模式、组织、理念等多个方面入手,并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编写系列化创业教程,教程不应过分刻板,既要体现知识的多样性,也应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二,双方共同组织开办创意大赛、文化节等类型的实践活动,可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第三,从课程、师资、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目的在于促成创业与职业教育的多环节、全方位融合。学生可同时接受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的指导,在企业业务模式及流程的影响下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应系统化分析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而后与企业进行协商,针对性聘请技术专家与管理者来校兼职教师岗位,进而缩短教学目标达成的时间。第二,高职教师多毕业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创新创业经验严重缺乏,因此可为教师提供一线工作机会,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并转化为教学能力。此外,校企双方可构建评估机制,用于评价教师的实践成果,检验教师是否具备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第三,校企双方可对教师共同进行培训,由企业中的专家人员负责,向教师讲授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法律及经营知识,可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该领域,同时也能使培训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具体,从而避免流于形式。
  (五)完善课程体系
  第一,考虑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实践课程,可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并在课程中融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基本的职业标准。第二,在教学中融入企业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组建项目队伍、执行计划的机会。第三,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课程的具体开展应事先经过校企双方的深入研讨。双方可派代表组建研讨小组,整合双方的要求,确定人才标准,而后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整个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初级阶段着重于帮助学生对该课程形成初步认识,而后着重于创业品质的提升,之后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最后进入实践基地,模拟项目开展与运作,由企业专业人士给予学生指导,发现学生问题并加以改进,进而完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系化教学。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面经验丰富,而行业企业则在资源、平台、技术专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双方在合作后可实现优势结合,促使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运用于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且可基于双方的发展要求共同商讨教学模式与内容,确保在完成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培养具有更高价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彬.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5,(17):34-37.
  [2]康舒.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
  [3]孙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