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在大学数学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现在各所大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现状,文章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加入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不同之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素质教育;严谨性;通识教育;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237-02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已经成为一大强国。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必须上一个新的台阶。数学教育不单是一项素质教育,由于数学和别的学科联系紧密,因此数学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将转化为科技水平方面的竞争,学好数学刻不容缓。随着各所大学大规模的招生,能进一步接受数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各所大学的大学数学课程现状,很不令人乐观。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思考: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打消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接受数学、愿学习数学?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给数学教育工作者们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授课力争通俗易懂,切忌照本宣科
不少教育工作者们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如从前的好教。要解释这个问题其实比较简单。在各所大学还没有扩招的时候,大学吸取的可以说都是当时的学习尖子生,学习习惯良好,不用老师过多地花心思去督促,老师上课时只要把自己应该传授的知识传达完毕即可。而随着各所大学的不断扩招,现在几乎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也就不足为怪。况且,十多岁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电子产品的普及,使部分学生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针对青少年的这种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6月19日开始,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1]。种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老师们不能再维系以前老师的做法。比如,老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点时,如果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解释给学生听,在讲解的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生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学起来也更快,这样上课的效果也会更好。而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估计只有那些学习尖子生能够认真听讲。
二、适当弱化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可能会有很多教育工作者不认同这个观点,下面笔者就这一观点进行阐述。随着各所大学大规模的扩招,学生学习能力的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如果学生对数学这门太过理论化的课程本来就头痛,老师们在讲解知识点时还总是要强调知识点的严谨性,反复推理,最后可能就演变成老师在唱“独角戏”。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以后能够利用数学搞科研。数学教育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通识教育,是让大家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一些结论的前提条件,老师们在上课时只要口头带过即可,而不用反复推理。当然,有的老师会提出“我们还要顾及那些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啊!”这样的想法没有错,但是现在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也不是很多,如果学生对自己要求高,他们会想办法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从中找出相应的规律。此外,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供这部分学生选修。
三、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数学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说更为抽象,而人理解抽象的东西本来就困难,因此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尽量将所讲授的知识具体化,将理解与实际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識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合理安排上课节奏,注意调节课堂气氛
心理学上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高度关注只能维持有限的十几分钟[2]。老师们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需要学生高度关注,学生在经过高度集中的学习后会感觉疲惫,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必须合理安排上课节奏,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十几分钟。此外,老师在讲解的同时应该尽量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使他们从内心里接受所传授的知识。
五、加强入学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学习阶段是学生最后一次系统学习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们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的一个阶段。不可否认,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差别。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同一个知识点,老师反复不停地讲,学生反复不停地练,学生只要能够照样画葫芦即可。而大学阶段,老师更注重思维方面的引导。因此,大学课堂上,学生应该把听课的重点放在老师的引导层面,而不能像中学那样,只会做题解题。大学阶段是一个培养学习能力的阶段,大学生们应该着重学习老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引导,而不是知识点的演算。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游戏成瘾列精神疾病 人民日报:美好生活需数字健康[EB/OL]https://news.sina.cn/gn/2018-06-20/detail-iheauxvz9631094.d.html
[2][美]约翰·梅迪纳(John Medina).让大脑自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