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高职机械制造类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例,探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措施及成效,并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应用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机械制造;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234-02
如今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高职教育作为一项为国家发展及社会经济进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必须在制度、理念等方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当前高职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高职学生虽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然而其更缺乏实践经验,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现代学校教育和传统的学徒培养相结合,由培养学校与用人企业单位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现代经济社会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使职教更具社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的下发,我校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并已探索形成了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订单班模式等不同类型又兼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为进一步探索“现代学徒制”在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我院机械工程团队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做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机械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机械制造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制造类专业在我校均为国家或省级重点专业。本校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主要专业技能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融合现今主流学校职业教育,将学校教育及企业实习相结合,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进行全方位培养,使其适应现代化企业单位经济发展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从理论培养及实践训练两方面着手,利用“现代学徒制”方式建立教产无缝衔接、校企融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1.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①在合作企业中选择能长期深度合作的企业单位。我校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空间,通过对东北三省知名机械制造类企业的企业文化、规模、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选择合作积极性高的企业确定长期合作关系,在学校引进相关產教融合项目,建立“校中厂”;在“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单位中建立“厂中校”。②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前期,从企业需求出发,组织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进行指导性研究及讨论,并且在教学中引入企业机械制造类产品生产、加工、检验等工作流程及企业文化,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与工作过程的相互融合。
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校企共同参与其中。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对学生不是报到前就编好班,而是学生按照被录取的专业报到,报道后学校要进行入学专业介绍及“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介绍,介绍结束后引导学生与“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初步协议”,签订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班。试点班成立后,校企为学生的培养要共同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师傅),并且校企要互聘共用,明确教师(师傅)的职责,做到招生招工一体、校企共融、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工、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校企共同参与培养该“试点班”的学生。
3.构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分要设置灵活,能使在不同企业培养的学生完成相关课程学分,最终修完所有全部学分。学校鼓励学生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假期到未来工作岗位做企业师傅的徒弟,学校搭建好该平台,加强师徒交流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时间接触实际岗位的工作。
4.考核标准要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任务由学校教师及企业高技能师傅共同承担,合理地将学生安排在“校中厂”或“厂中校”中,模拟实际真实岗位环境进行人才培养,最终采用一份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教师负责对专业理论课程考核评价;师傅负责对岗位技能课程考核评价)。校企双方严格执行考核评价标准,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一是人才培养过程关,二是毕业“出师”关),以此考査学生是否能达到所学学分(课程)和企业的聘用合格标准。
二、“现代学徒制”在机械制造类专业中的应用成效
1.通过新模式的培养,学生收获颇丰。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进一步巩固了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使学生熟悉了制造企业生产的基本流程,了解了企业文化,培养了学生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实际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践锻炼,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师傅无形的潜移默化培养培训过程中,学生也能感悟到学无止境、职业生涯是学生生涯的进一步延续。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理论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并将所学理论进一步提高及升华。
2.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间能进行深度沟通。学校教师能从真实的机械制造环境中了解用人企业的相关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流程,能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师傅深度沟通。这可以充分实现企业与学校产教的无缝衔接,也能将企业先进文化与学校课程理论有效融合,更好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完善。
3.整合资源,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院机械制造类专业近年来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产教融合项目、国家示范性机械制造类实训基地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多个,投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累计已超过2000多万元。我院机械制造类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仅在哈尔滨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十个。我院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了有效整合。机械制造类专业现有已建成的校内实训条件为“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奠定了雄厚且坚实的基础。
从我校来看,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不仅提高了我校在整个北方的知名度,也为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从合作企业来看,“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也帮助用工企业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并为企业将来的相关人才需求做好前期的培养,合作企业对我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认可度逐步提高。
三、“现代学徒制”在机械制造类专业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在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例如所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在校内理论课程学习时间安排较紧凑;学校搭建的平台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企业做学徒所安排的时间不够系统;另外,学生在企业实践培养期间的安全管理不好掌控等。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与企业都应该对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评估,总结在此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在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课程框架。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完善对学校教师及企业师傅的聘任、选拔、考核管理制度。对校企“双导师”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实习实训过程中是否合格进行考核。
总之,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教授理论与技能,更要重视育人,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思想引导、职业道德精神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学生只有通过工作长期积累职业道德素质等相关经验,才可以真正成为企业认同的实用人才。从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得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学校与用工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合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及技能考核标准,用工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培养质量,才能真正推动职教体系和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拉近学校培养的应用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人才的实际距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