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二文科数学教学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高中文科数学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在高二文科数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教学的改革,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观念,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本文首先对新课标下高二文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新课标下高二文科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二文科;数学教学;现状;策略
在高二文科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适应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对学生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结合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进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高中文科数学的理想教学效果。
一、新课标下高二文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对高二文科数学教学的改革,需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教学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数学教学策略。
1.高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出现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观察,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教师则需要由主导者转变为合作者和辅助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有些教师依然习惯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不愿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而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受个体差异性影响,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也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2.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虽然在文科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但是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依然需要学生加强学习,在高中文科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数学的学习效率有极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很多文科学生都不愿学习数学课程,有的认为只要把文科知识记牢就可以了,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更是给学生带来的极大的学习难度,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标下高二文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明确师生课堂定位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顺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定位,积极进行课堂角色的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应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课本的学习,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方式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结合数学课程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在文科数学教学中若要改变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情况,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趣味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各种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二年级数学“随机抽样”这一节时,教师单纯的讲述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其中内容,因此,教师可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搜集各种随机抽样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课堂演示,使学生了解随机抽样的各种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3.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二文科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对数学课程中的各种疑问进行探索,促进对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尽可能的让学生优势互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二年级数学“概率”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学生尝试以投硬币的方式进行讨论,分析投三次,有多大的概率有两次正面,有多大的概率有三次正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积极进行验证,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贵金.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智能城市,2017(02)
[2]苗蓉.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27期
[3]刘青.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