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该时期,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就很难了,而且,学生也难以在教师的教育、管理下有效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此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对策
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所谓的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在小学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通过细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明确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引动下,采取长期、反复的行为训练方式,并辅之以多样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能自主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对该阶段的养成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我所在的学校是县城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38个教学班,共计2400多人。我们采取班级授课制,平均每班60多个学生,管理难度大,学生养成教育还不够,其在路队纪律、卫生保洁、文明礼仪、爱护公物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基于该现实情况,采取多样的策略对学生实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迫在眉睫。那么,我们要如何有效地实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一、应用情境指导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行为规范》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主要规范。其语言描述尽管直接,但是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抽象难懂的。在实施养成教育的时候,倘若教师采取说教的方式,直接按照规范内容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则会使学生在死记硬背下,对这些行为规范产生排斥心理,得不偿失。对此,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时候,将其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细节入手,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上下楼梯或者打热水为例,我们在养成教育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意识到上下楼梯或者打热水确保不拥挤、不踩踏、不烫伤等安全问题必须要自觉排队,在各楼梯口或者热水房的墙壁上张贴了一些宣传单,如自觉排队,利我利他;文明礼貌,服务你我等,以此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环境,使其在环境的熏陶下,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审视、约束,以此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文明礼貌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晨会、班会、集会活动等,将打热水的养成教育总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如在教师的亲身示范下,引导学生自觉排队,双手拿杯等,按照指定的路线走出水房等。当学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之后,其自然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意识,不仅有利于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实现行为强化
强化理论指出,大部分学生良好的行为都是在强化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都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和模仿兴趣,当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被教师赞扬的时候,其会自觉地对这种行为进行模仿,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此,我们在小学养成教育活动开展中,实施“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四个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经常开展礼仪教育、节日教育、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正强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在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就联合各个班级制定了“星级评比”制度,按照《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則》以及学校制定的行为规范要求等,对各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等。对表现良好的班级给予一分的奖励,对表现不良的班级扣除一分。以一周为期限,在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汇报,以此给予得分最高的班级“文明之星”“卫生之星”这样的称号,对得分最低的班级做出适当的惩罚,如负责校园卫生清洁、楼道秩序维护等。在这样的班级竞争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在竞争意识的驱使下,会自主地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严格的要求,做到不在走廊大声喧哗,不随手乱扔垃圾等,以此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家校合作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教育活动。我们启动学生“一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培养计划,学生除了每天参与学校学习活动之外,就是参与家庭活动,对此,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需要打破学校的限制,将家庭教育纳入其中,在家校的积极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社会等作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作用,利用家长练习本,联合各任课教师,对每一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并发挥校讯通的作用,将学生的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在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我们每学期选举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议,建立家长微信群,采用微信和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就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行讨论,在教育心得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在与家长的合作中共同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指导。
总之,在小学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情境指导、行为强化等,实施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建设和谐美丽校园:景泰县第四小学养成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51.
[2]路永俊.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J].名师在线,2017(4):6-7.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4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