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就小学数学课堂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类能可得以延续并发展,基本仰赖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就数学研究而言,思维活动当属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当引起教师的格外关注,如此方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其实质便是对逻辑、想象、直觉等众多思维形式的合理、协调化的运用,以促使相关信息逐步变得有序化,从而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
  一、 营造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故我国当下所推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也配备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图片,而学生打开课本便如同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然而,毕竟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故也很难保持注意力的长时间集中,对此,若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一味地看着静态的画面,则学习的兴趣也将逐步流失。对此,为切实克服这一缺陷,则教师应务必对时下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诸如采用将动画、故事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来创设相应的教情境,如此一来,不仅能赋予原本缺乏生动性的数学计算方式以鲜活的生命力,且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针对小学数学教材中“找规律”章节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播放如下动画故事,即白娘子与许仙于元宵之际乘船欣赏花灯。此时,他们发现花灯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此时,一名老者走向前来告知许仙,若他能猜中第25个灯笼的颜色便可送他们一颗幸运草。至此,白娘子经过认真的观察,将具体做法告知了许仙。
  1. 灯笼的颜色共计有多少种?
  2. 若对其予以分组,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划分?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可将之划分为多少组?每一组开头、中间以及最后一个的颜色分别为何?
  3. 你知道第25个灯笼在第几组吗?
  基于上述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再用除法找出余数的方式,可知第25个灯笼和第一个灯笼为同样的颜色。至此,通过在课堂之中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不仅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且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之中,而当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后,其对找规律的重要性亦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紧接着,教师再提出类似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诸如提出在灯市中有多少种颜色的花盆,第8个花盆是何颜色?第80个?第1000001个?通过一定训练的巩固,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联,且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还将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继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亦能切实提高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二、 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主导思维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图文并茂特点,将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如此既方便学生理解,又能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活力。诸如针对路程、效率、分配一类的应用题,若能基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辅助,则更方便学生理解。
  如针对“行程”问题的讲解,为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便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基于生动形象的图画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由此将促使问题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相接近,继而是指在面对行程问题时可应对自如。与此同时,考虑到行程问题本身较为复杂,加之其中还会包含诸如相向、背向、通向、相离、相遇等诸多类型,故更是极大加深了问题的难度。就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由于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故只能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以及口头讲解,而即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部分学生仍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而如今,基于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脑海中对速度、路程以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便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继而真正理解相遇、相离、相距、同向等不同数学名词各自所代表的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以动画的方式来为学生具体演示相遇、速度和以及相遇距离等关系的动态过程,由此将极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继而在促进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点的深入掌握,同时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 鼓励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学生脑海中一旦产生问题,则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将随之产生。对此,若教师能及时抓住学生问题产生时的机遇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现有的经验去大胆猜想并加以印证,则势必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有效发展。如针对如下一道经典例题,即现有一堆橘子,如果每筐能装40千克,
  可以装56筐,而若当前仅有40只筐,平均每筐比原来要多装多少千克?基于此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列出了如下两种算式,即40×56÷40-40与40×(56-40)÷40,但有一名学生却列出了56-40的算式。这一举动招来了班级其他学生的嘲笑。此时,教师却鼓励他将自身想法说出,而后经过讨论,确认此解法为正确。随后,基于全部水果的总重量为每筐个数与筐数的乘积,故当筐数发生变化时,其总重量亦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此,基于条件的更改,即将每筐重量与筐数的位置交换,此时,每筐重量便由原来的40千克变为了56千克,这也印证了该学生的猜想。由此可见,学生拥有跳跃性思维,其对学生未来发展而言将有百利而无一害,而当学生全面掌握“猜想、印证”的学习方法,其创造性思维亦将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务必对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予以充分体现,并切实致力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如此方能在強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继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志仁.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漫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37.
  [2]凡心理.试论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
  作者简介:胡修丽,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