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特殊人群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所谓特殊教育,主要是指针对特殊学生人群,即存在肢体或是机能障碍的学生开展的教育。包括聋哑学生、智能障碍学生、肢体残障学生等,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引导方式,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特殊学生难免会因与他人的生理差异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更易出现不自信等问题,语文学习亦是如此,所以文章中需要进一步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特殊教育中的融入进行分析,可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 引言
小学教育是学生真正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于所有的孩子都应给予他们平等的教育,包括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他们同样渴望着拥有这样教育的机会,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着某一种障碍,和其他人不同,但都可以而且应该享受这种平等的教育,在进行特殊教育时,我们应该重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既可以使教学效果明显突出,又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论认知起步的阶段,但是对于存在残障问题的特殊学生来说,这却是十分艰难的一个阶段。因自身的身体机能受限,学生在校内的学习与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习遭遇瓶颈,学生的自信就会受到打击,心理状态也会产生变化,这是对学生成长不利的负面状态。因此文中将重点思考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作借鉴。
二、 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引导方式
特殊教育所针对的学生包含很多类别,如智力障碍、视听障碍、肢体残障等不同类型,各种学生所需要的引导方式不同,这就要求给他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去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视听障碍的学生普遍会因自身无法听到或是看到而感到自卑,特别是先天存在视听障碍的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听觉的丧失会让学生无法清楚地用口语表达,视觉的丧失会让学生很难理解文字的含义,因为对于世间万物都未曾亲眼见过。智力障碍会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无法达到基本的认知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会十分缓慢。而肢体残障的学生通常会受困于行动,包括书写等。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困扰,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视听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其关注其他感观,不能看的话,可以听,不能听的话,可以看,而且都可以利用触觉去感受,一部分感观认知能力的丧失,会让其他感观更加灵敏,这是优势。这类学生的部分感观能力比其他人更强,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这种优势,遗忘不能听、不能看的困扰,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灵敏的感观,自然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理解更快,自然更加自信。学生不能听,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看口型,学生不能看,教师要放大声音让学生听清每一字一句。智力障碍的学生要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小学阶段,这类学生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更低的层次,教师对于这类学生应当采取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甚至要规划学科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成长。教学中教师要多用歌谣、图片、多媒体、情景等吸引这类学生的注意,因为智力障碍的学生会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语气要柔和,语速应缓慢,而且要多做重复,这样才能缓和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理解,自然会摆脱焦虑、自卑等心理。肢体残障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并不存在阻碍,但是行动会因肢体障碍而受阻,久而久之学生会因敏感而不敢表达一些需求,所以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因肢体障碍而隱藏的问题,例如班级中如果有上肢残缺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全班设定其课堂发言的申请方式,例如可以用点头代表想要发言,教师的引导方式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才能让学生更顺畅地学习,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自然会更加自信。
三、 做好师生关系协调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心理体验的主要因素。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耐心与理解,学生之间是否能够相互合作,相互激励,这十分重要,作为确实存在特殊需求的学生,在成长路上难免会遇到更多的艰难困苦与自我质疑,教师要让学生真正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首先必须要认同学生,并不是要否认学生残缺的存在,而是要让学生正常看待自身的缺陷,承认这样的我并包容这样的自己。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需要有所差别,因为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但是与每个学生的关系建设都要认真对待,要将每个学生都视作独立个体,给予同等尊重,确保对学生表达不打断,多问少说加深了解,平日与学生、家长都要多做沟通,建立起家校教育战线,共同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状态,了解学生的诉求,在课上调整沟通方式,自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而对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要做好协调,要利用互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相互加深理解,建立更好的关系,同学的友爱将会是支持学生开心成长的重要力量。
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殊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所差别,学生因先天或是后天出现的缺陷,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但是特殊教育也与传统教育有共通点,只要教师懂得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便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特殊教育,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必然需求,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快,同时会让学生的心态也随之转变,这对学生来说将是受益一生的。
参考文献:
[1]刘敏.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8(9):282.
[2]兰琦,辛菊萍.探究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同行,2015(9)(上).
[3]付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
作者简介:郭彩芹,一级教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安宁区培黎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