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如何聚焦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推进与教育的不断发展,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统编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排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改不断发展的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道德法治品质、健康生活品质、终身发展品质等,直接关乎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进行从理念到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核心价值素养为方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礎。本文主要以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探讨核心素养的聚焦与培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小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从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逐渐向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在一线的教学中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在聚焦核心素养方面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忽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模式或内容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乎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甚至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关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为学生的健康生活奠定基础;从宏观上分析,是提升课堂效率、推动德育工作的必要手段,为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良性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 围绕核心素养内容,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聚焦核心素养,首先应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不断推动其社会性的发展,以期培养具备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之上,应逐步将核心素养进行“量化”,例如教授《生命最宝贵》内容时,核心素养在于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可以将这节课的内容具体化为几个小目标:体验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自己的成长历程;生活中的小意外;我会爱护自己等,从最初的生命诞生到生命的成长再到生命中的波折,深刻体会生命的宝贵,并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例如教授《我学习 我快乐》内容时,核心素养在于正确认识学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学习中的快乐与痛苦进行对比,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背后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动力与战胜困难的决心。坚持正确的方向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重难点。总之,应以学科的特定性为出发点,不断寻求与核心素养的结合处,准确把握价值方向。
二、 基于学生生活实践,加强课堂活动交流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的积累。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极易出现学习厌倦心理,这就需要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素材,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悟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形成相应的能力,并不断内化为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核心在于结合学生生活,例如教授《安全记心上》内容时,可以从身边的交通事故、火灾、地震、溺水等入手,让小学生交流其中的危害,对提高安全意识和增强安全能力提供借鉴。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如“我是小小交警”“我是消防战士”等,给予学生自由与空间,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同时,还可以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合作,进行“我是安全小卫士”的评比。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 转变知识核心教学,落实学生为本理念
从宏观上分析,《道德与法治》学科也属于德育教育中的一部分,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虽然知识是基础,但是素养也不可或缺,二者相辅相成。例如教授《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内容时,关于父母的爱是从懂事起就会谈到的话题,这不是知识性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正确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问题。尤其是感恩父母的内容,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可以借助家校结合的方式,分享体谅理解父母的事例,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再例如教授《家庭的记忆》内容时,可以从家的发展着眼,也是感受社会变化的另一种途径。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打破知识本位的理念,以一个健康的人为最终的教育目标。
四、 树立生活教学思想,整合学科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不是个孤立的个体,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单方面的,是个综合性的概念。为了更好地聚焦核心素养,需要树立大教学观的理念,充分借鉴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的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借助视频、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讲授《做学习的主人》内容时,可以从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谈起。总之,拓宽教学思维,跳出教材再回归教材,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作用。
五、 结束语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不仅是教材名称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能力与品质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时期,也是关键时期。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线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将学生看做完整的个体,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实现能力与品质的内化,为适应社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游激.道德与法治如何聚焦核心素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59.
[2]姜钦霞.如何让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化[J].名师在线,2019(1).
[3]郭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9(1).
作者简介:
徐金荣,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