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滋养 春风化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学术界将“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这种隔代抚养的”称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常常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何使留守儿童的生活回归正常化?本文通过了解本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其不良行为习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促进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隔代抚养
一、 隔代抚养的教育现状
“张程隆,你把后面的扫把放好,行吗?”“我不!为什么偏要我放?”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请你把办公室的抄写本子拿来发给同学。”“我不喜欢去老师办公室,你叫别的同学发!”话音刚落,他自管自走出教室门了。“张程隆,你坐端正些,趴在桌子上会驼背的!”“我就喜欢这样坐。”他趴得更低了,还玩起了铅笔。
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该做些什么,又该从哪里入手呢?我的心里有些迷茫。听幼儿园老师说,他是个两代独子,父母跟风进城打工,无暇照顾孩子,把孩子留在爷爷家,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孩子养成了爱耍脾气的坏习惯,而且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导致同学们不愿与他同坐和玩耍,对老师的教导不以为然。老师上门家访基本上是目不识丁的奶奶接待的,讲的是昌北话,彼此听不大懂对方话,交流起来很困难。从我接手一年级语文,课堂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边玩边听,就是不愿拿笔写作业,有时软硬相济,会抄写一些生字。数学口算他是不屑一顾的。奇怪,六一节儿童书画展,他的字还榜上有名呢!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呢?我决定会会家长了。“请你转告父母,让他们来学校,我有事情商议。”“我不想看见他们。”这个“他们”肯定就是他父母亲了。为什么不喜欢爸妈呢?我带着疑问,带着对孩子的一些立体认识,我又进行了家访,事前打了好几个电话,请他们务必在家等我。到了他家,他爸爸刚从临安赶回家,妈妈也在厨房里忙着,说是准备给儿子点心。看来爸妈很疼爱他,可为什么这孩子对他们如此冷漠呢?我们进行了正式谈话,发觉孩子的父母不善言语,只是一个劲倒茶,在我面前显得很拘谨。在和他们零零碎碎的话语中,了解到他们平时也很少带他,他大部分时间是和爷爷在一起的。而孩子的爸爸勉强小学毕业,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就是打骂。除了打骂以外,也没有丰富的内心语言和孩子交流,不知道该怎么说。面对孩子的好奇,只是“别来烦我”粗暴地打发。但是孩子必须要听他的,规定孩子不可去外面玩,只能在家看电视,至于看什么节目,那就随他了,但不可以出外找其他小朋友玩,怕惹事和吃亏。每逢他空闲下来,就和孩子搶遥控器,孩子不愿,但迫于他的威严,只得和他一起看武打片或成人看的节目。有时候母亲会因为此事和他父亲大吵起来,结果是以妈妈负气离家而告终。看来这是个专制的爸爸,想管却又不懂得如何教育;初中也没毕业的妈妈却不知道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提出建议,希望以孩子为重。不料他母亲也是点点头,不再言语。
像张程隆这样的儿童在每个班级都存在,而且每年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老农民会比较:城市里干一天活儿可以买回100斤大米或者换回更多的新鲜荤素菜,于是鼓励年轻人去城市打工。但是由于无法担负起城市生活过高的成本或城市学校户口的限制,只好把孩子留在父母身边,而这些被留在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二、 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归因
(一) 教师处理方式影响
留守儿童与教师之间主要呈现出两种关系,一种是“抵触型”,另一种是“依赖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认同程度。“抵触型”关系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行为表现不同。中高段生对此会采取扰乱课堂、顶撞老师等方式表现,有时对老师的批评,不理不睬,以为老师拿他没法,老师往往以不想节外生枝,“冷处理”而告终。“依赖型”关系在低中高学龄段儿童中都有存在,但表现大致相同,年龄越小依赖程度越高,主要表现为经常围着教他主课的老师转,特别是班主任,有时完全是保姆型的教师了!这些孩子特爱告状,其实渴望引起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抵触型”儿童有暴力倾向,严重影响了班容班风,甚至捣乱教师的教学秩序。“依赖型”儿童孤僻、冷漠、任性,甚至有厌世、抑郁等状况频繁发生。
(二) 学校发展环境影响
我校作为农村偏远的学校,原本是9个村小,2000年9月合并而成,共设置六个年级,拥有学生130余人,教师15人,每班20人左右,每学期都会有学生转出,但转入的学生甚少,也是外地离异家庭转回由爷爷奶奶带的学生。每天放学由公交车或者老人接回家。
以我现担任班主任的四年级为例,该班入学初共有学生23人,父母出省外打工的有2名,单亲儿童有7名,重组家庭5名,在后期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中这7名单亲家庭都属于留守儿童,只是家长外出打工距离较近(多为临安市区里),个把月回家一趟看看孩子,或者周末孩子跟着爷爷或奶奶去见见爸爸或妈妈。该班现有人数为21人,已经转出2名学生。我校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脱节的,幼儿园是个体承包形式,自负盈亏,所以幼儿园阶段的教师大都是临时聘用的,没有教学经验,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园是托管园,不需要教什么,小学老师会教的。导致一年级新生入学初,前半个学期就是在做能静心学习十几分钟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课后辅导难以实现,多数监护人存在“教学是老师的责任,与家长无关”的思想。
三、 呼吁合力关爱
隔代抚养教育在我国农村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要改变隔代教育现状,首先是积极引导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的长辈观念:物质上的满足永远代替不了孙辈的需要,要不然他以后会吃更多的苦!其次是学校倾情呼吁: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最后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地方发展经济,让农村城市化。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和教育三管齐下,我们相信留守儿童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金云.论离异家庭子女情绪情感变化特点及其调节[J].天中学刊,2000(6):91-93.
作者简介:
项素春,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东天目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