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鉴赏散文的有效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建勋

  
  摘 要:为了使学生学会鉴赏散文,教师要有整合意识,通过多重对比分析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鉴赏和探究。学生通过寻找适宜的切入点会活跃思维,进行个性挖掘,展开想象,主动表达。本文主要探究了散文鉴赏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分析和鉴赏散文,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鉴赏散文;有效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会在分析和比较中理解文章,形成自己的鉴赏和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个性挖掘,在探究中寻找有效的突破点和落脚点,通过主动阅读的方式来理解文章。通过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实践,学生会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进而活跃思维,主动鉴赏,在分析中提高认识,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一、 理解词句的含义
  学生在对散文进行探究的时候要注意探究语句的修辞手法,辨别词语不同的语义。要通过词语本身的意义来探究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做到真正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学生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背景等外部语境来探究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做到透过表面看到本质,从表层意义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散文的时代感通常很强,地域特点也比较明显,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文章的背景知识来理解文章的语句,做到深刻理解。例如《書房的窗子》中的“窗子”这个词语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次,学生通过阅读会发现“窗子”就是文章的线索,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作者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学生能够看到“窗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就会很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形成自己的深刻认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人、物、事以及各种各样的形态面貌来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增强对文章故事情景和故事形象的理解,提高文章的立体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直接理解。
  二、 明确语段的作用
  文章的语段有的是起领起句,有的是总起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前后呼应。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语段的分析和探究来理解文章语段的作用。有的文章为了表达得更加清晰,往往会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文内容之间的关系。阅读中,学生要注意对顺序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以及过渡词的应用,使学生可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开头段都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好铺垫,总领全文。作者会开门见山地进行表达,写出写作的主题。中间段一般都是承上启下,铺垫蓄势,充实内容,拓展文意。学生需要通过作者的伏笔来理解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结尾段通常都是照应开头,呼应前文,起到画龙点睛、深化情感的作用。写作的时候通过总结性的语言来升华情感,卒章显志,使文章读起来含蓄而有余味。例如《独木舟之道》中的第五段,有的人就认为其作用不大,可以删除;而有的人则认为不可以删除。通过进一步地对语段进行分析,学生会看到结构上第五段起承接上文对急流中荡舟之乐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独木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内容上,第五段所强调的敢想敢做的探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上文内容的深化。通过学生的分析,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学生理解了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会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结构,进行艺术性的鉴赏和分析,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三、 鉴赏表达的技巧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以及谋篇布局上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探究,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鉴赏。学生了解了探究的方向就会在阅读和鉴赏中有的放矢,做到针对性地分析和评价,实现对文章的鉴赏和评价。例如《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展现了老腔的艺术魅力。文章首先是侧面描写的方法,借助赵季平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表现,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还借助濮存昕这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出人意料地走到台前高吼,突出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文章中还运用了联想的表达方式,从老腔的强调联想到观众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阅读中,学生会发现文章中也有比喻、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如将老腔比喻成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和色红等,即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作者还应用了排比的方法写出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在文章中作者也引用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诗句来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不同的表达手法的应用展现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写作技巧。学生能够从文章的表达技巧上进行分析和探究,说明学生会站到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上升了一个层次。
  四、 探究写作的个性
  在表达学生的个性化认识时要注意不超出文本主旨这一范围,要通过粗略浏览和阅读的方式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把握文意。学生要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和抒情,这样就可以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了。学生要注意不脱离原文,恰当地进行抒情和议论,形成自己的思路和理解。例如在《在母语的屋檐下》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作者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写出了母语可以拉近彼此距离;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联系;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属感;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要围绕着作者的这些观点和态度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准确地进行探究和分析,积极地加工语言。
  总之,学生是进行散文阅读和鉴赏的主体,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和落脚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主动体验,积极感悟,形成自己对阅读文章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就会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东.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
  [2]巴文君.高中语文写景散文教学鉴赏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8(4).
  作者简介:
   张建勋,甘肃省兰州市,兰州西北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0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