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设计的定义与内涵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海滨
[摘 要]学校文化设计正在改变过去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口号化、物表化、形式化、碎片化、校长化、断层化等诸多问题。广义的学校文化设计是学校为培育和生成优秀校园文化而进行的战略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是用文化的思维和视角对学校进行的设计,更是对学校文化战略的设计,是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是促进学校高品质建设的设计。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设计;校园文化设计;学校管理
学校文化设计正在成为教育实践领域的一个热词,学校文化研究者、策划者、设计者以及学校管理者正在改变过去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通常,文化是积累而来,而不是设计出来的。那么,学校文化设计指的是什么? 它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一、学校文化设计的定义
近年来,学校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普遍共识。为了保持和激发学校的活力、打造学校特色、彰显教育品牌、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因此学校文化的规划与设计就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学校的文化设计,甚至决定了学校的品质与品位。
笔者在长期深入一线学校考察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深刻认识到系统的文化设计对学校具有重有意义,并在中国教育设计联盟举办的2017年首届全国学校文化设计行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对“学校文化设计”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详细阐释。作为中国教育设计联盟的发起人和执行会长,笔者亦多次与策划设计师、学校文化研究专家、教育管理者进行了深度交流,结合一线的实践经验,对学校文化设计进行了定义。
从广义上讲,学校文化设计是学校为培育和生成优秀校园文化而进行的战略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由此定义出发,学校文化设计的特征有全局性、全参与性、整体关联性、实际可操作性。从狭义上讲,学校文化设计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文化元素或文化符号,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对学校进行的设计。也就是说,只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主观、自觉地在作品中选择了文化元素或表达了文化倾诉,都属于学校文化设计。它的本体意向是借助设计手段更好地传播学校文化,是对于设计推动文化的较高体认。实践表明,狭义的学校文化设计也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能够实现对学校文化内涵的直接呈现与传达。有些学校甚至因为一个校徽的设计而激活了办学灵感,促进了办学理念体系的调整,进而统领了学校的办学实践,生成了新的学校文化。
二、学校文化设计的内涵
学校文化设计是对学校文化美好状态的期望与预设,是通过设计更好地推动学校文化的培育、生成、发展与传播。学校文化设计的内涵是丰富的,既是用文化的思维和视角对学校进行的设计,也是对学校文化战略的设计,更是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的顶层设计。学校文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办学理念体系设计、发展规划设计、管理制度设计、课程设计、课堂设计、教学科研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仪式设计、师生行为方式设计、师生活动设计、公共关系设计、校徽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宣传物料设计、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专业教室设计、智慧教室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未来教室设计等。
学校文化设计有助于改变以往零散式、随机式、拿来式、弥补式、增量式的文化建设方式,以全局视角,运用系统论思维,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要素,使其形成最佳结构,并配以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助力学校现阶段及未来的长远发展。
三、学校文化设计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先有“校园文化”一词,后又產生了“学校文化”。“校园文化设计”一词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历经了特色学校打造、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教育策划”传播、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SIS学校识别系统应用等多个不同阶段。2006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文件)中指出:“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校园文化设计从此开始兴盛起来。
以上通知的标题包含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也明确提出要对校园环境进行设计,且要赋予有文化的设计。由此,“校园文化设计”一词开始变得正统化、正式化了,同时也更加通俗化和通用化了。专门从事校园文化设计的机构就约定俗成地成为校园文化设计公司,早期所设计的内容主要是相对单一的雕塑、走廊展板、门牌、宣传橱窗、建筑外墙、廊架、校史馆、文化石等。根据前文的定义可知,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学校文化还涵盖了价值观念、制度体系、行为方式、课程设置、教学传统、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等一系列内容,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性,是用特定的价值观统整学校中的一切文化表现形式。随着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提出和不断加强,过去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如过于物表化、口号化、形式化、功利化、碎片化、校长化、断层化等,要求学校用更加整体、系统的思维进行规划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办学自主权相对增大,互联网、智慧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进入校园,学校办学的整体意识提高,学校文化管理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顶层设计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对办学理念文本、制度、课程、公共关系的设计等也成为文化设计的一部分,只停留在视觉、空间、环境水平的设计构成已无法统领学校文化的全部内容,而学校文化设计则包含了校园文化设计,并且更符合学校文化建设的意图,也更符合国家所倡导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的要求。可见,学校文化设计正是从校园文化设计过渡和演变而来的,学校文化设计中的“设计”一词,就像人们称邓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的“设计”一样,并非指某一个具体的设计,也非指狭义理解的设计,而是战略性设计、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是要符合学校真实需求的设计。与此同时,为学校提供文化设计的第三方机构也越来越多,如大学院系或培训中心、教育科研院所、教育或文化类协会、民办非企业或企业类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或公司等。一些以往以校园文化设计为主的机构也与时俱进地扩展了业务,服务内容涵盖学校的理念体系设计、课程设计、仪式设计等。
四、学校文化研究专家的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张东娇教授在《学校文化管理》一书中“学校文化方案的内涵”一章提到,学校文化方案就是以学校文化为抓手对学校进行系统的办学理念体系的设计和办学实践体系的策划而形成的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1]。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沈曙虹指出,学校文化是内在生成的,但如今大量成功案例证明,学校文化品位可以通过设计而得到提炼、提升,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模式来更新甚至重塑学校文化可使学校文化闪耀出更加理性和先进的光芒。
既然学校文化要依靠内源性的“生成”而非外源性的“建成”,那么,学校文化设计就要设法激发这种内源性的“生成”,而具体的设计内容应包括学校文化战略、学校文化方案、具有文化气息的学校视觉形象、空间环境等。为此,学校要调动各方智慧,包括引入专业设计人员,但所设计的是办学理念条目而非精神文化,是办学行为、办学制度而非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是建筑空间、景观环境而非物质文化或环境文化。运用这些设计手段,可以为理想的学校文化形态描绘“效果图”,可以制定科学、合理、全面、高效地实施文化行动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可以助推学校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绿色通道”。而要使设计方案能真正提升学校文化,还必须依靠学校主体长期而能动的办学实践,使其逐渐转化为师生共同的信仰,并由这种信仰引领师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生成的过程。由于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自然也就无法套用同一个模板。学校文化设计只有高度校本化、优质化,才能触及学校办学观念与行为的本质,才能有利于学校较快形成文化的精神力、行动力和形象力,从而整体提升办学的品质和品效[2]。
设计是一种力量。通过高品质的设计孕育优秀的学校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更好地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使教师和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学校管理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文化设计的价值与内涵,并运用设计的思维与方法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缔造学校文化力。
参考文献
[1]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沈曙虹.学校文化建设误区及其价值澄清[J].江苏教育,2017(8):78-80.
(责任编辑 郭向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7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