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晓霞
摘 要:对社会及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入手,采取不同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家长
一、原因和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也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而这种情形的产生,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人们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充分说明了人们已深刻认识,并充分体会到了知识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忧的是人们这种对知识、对学习过度关注和关心,必然会在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习竞争压力加剧。
更有甚者,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使他们过早地承受了诸多的学习压力,以至于让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紧张、焦虑、压抑、苦闷等不良的情感反应,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的困扰,这样发展下去,很容易使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及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为此,学校和家里方作为学生接受教育和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教师和家长非常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途径和方法
(一)创建积极健康的学校教育环境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其他學科教育一样,要具体化、日常化,需要教师从细微处入手。为此,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融入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细处、实处,做到真正的“润物细无声”。
1.教师要具有正能量
作为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之外,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困难、适应生活,让学生学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处之道等,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首先具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满满的正能量,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更多具有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传递更多的健康养料。可以说,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顺利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2.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单一的、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只会让小学生更多地感觉到枯燥乏味,无法对小学生产生教育“走心”的效果。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过班级内的朗诵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焦虑等情绪,使学生在朗诵中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并重新认识自我;通过开展年级间的比赛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交流,融洽师生、同学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建设,严防校园暴力
学校教育,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创设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发、拼搏有爱的教育氛围。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是一群纯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无忧无虑。防止校园暴力,不仅是要防止小学生在身体上受到伤害,同时也要防止学生在心灵上也受到伤害。因为不论是行为暴力,还是一些语言软暴力,都会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损伤。班主任要和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协同努力,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指导,并进行深入的探索、诊断,耐心地帮助他们,为营造良好、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而努力。
(二)家校联手,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学生的心理问题,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
1.家长要合力配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既不要偏袒孩子,也不要打骂孩子,走向教育的两个极端。学校和家长双方要共同商讨,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思想意识。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注,及时进行疏导
有些中小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害怕与人接触,担心自己不被别人接纳,存在自卑心理等。这些情况,学生在家时可能表现不太突出,家长要加强关注并配合学校,鼓励孩子多交友,并在如何择友、如何与小伙伴相处方面加强指导。
3.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方面对孩子的娇惯、纵容,容易导致孩子的依赖、自私、蛮横;或是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余事情都不用操心的这种教育思想灌输,会使孩子的心理在一种不健全的引导中,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家长应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帮助,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4.理解、尊重孩子
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时,多给以鼓励。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必然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学会如何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
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在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他们才会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有用新人。
参考文献:
贺淑曼.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