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红玉
摘 要:在小学学科中,数学既是基础课程,又是抽象、逻辑学科的代表,是小学生初步发展逻辑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解决”是义务教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即要求学生能够以数学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是引导教学活动和思维发展的起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具体探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措施
“问题解决”一词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结合期刊网相关研究文献来看,最早出现在2007年,涉及历史学科和数学学科。但早在1900年德国数学家在数学家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就已真正问世将“数学问题解决”作为推动数学发展的原动力,以此掀开了“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中探究浪潮。由此可见,问题的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历来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数学活动的基础。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又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四能”培养目标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探究“问题解决”教学措施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
一、问题解决与数学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与数学问题解决属于包容关系,问题解决包括数学问题解决。首先对问题解决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解决的阐述意义不同。从心理学来看,问题解决指人们在问题情境中无法用现成方法进行处理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寻求活动;从过程说观点来看,指将已掌握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的过程;从目的说观点来看,是数学概念的发明、数学思想和方法产生的最终目的;从能力说观点来看,是数学能力的一种运用情况。
总之,问题解决是消除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障碍,建立两者之间联系的一种过程。对于数学问题来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自身创造思维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而实现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思想与观念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向以及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多年教学经验,但是在信息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人们认识思想和层次也难免会发生变化,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学水平。首先学校要创造先进理念学习机会,树立终身学习信念,充分了解自己所带学生在数学探究中存在的不足;其次要增强交流意识,不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能够与学生平等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此外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像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引导能力等,能够准确向学生表述数学观点和思想;最后要积极学习教学软件的使用,像几何画板、flash等,增强教学技能。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问题发现与提出能力
从新课标中可以看出,数学“问题解决”主要是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结合问题创造特殊情境。考虑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的局限,创设的情景要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紧跟现代化教学发展的步伐,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實物投影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此氛围中能够大胆猜想和质疑,克服思维局限,重视问题来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长度单位”相关知识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硬币、水杯等实物图片,引出单位mm和cm,然后再投放课桌、建筑物、树木等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学生立马说出课桌长80cm、建筑物高8000cm、树木高500 cm,紧接着观察这些数字描述起来难免有些复杂,于是学生开始想象怎样像与mm、cm之间的换算一样,用一个更高层次的单位代替,进而引出dm和m。
3.加强变式训练,注重一题多解
虽然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比较偏重基础,但是任何教材编排都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知识点之间也存在思维结构,数学题目反应出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可转变条件和解答途径,扩大学生问题思考的空间,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因数和倍数”问题探究中经常会出现此类叙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几?可以将题目转换成: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经常遇到此类问题:狮子奔跑速度达到60千米/秒,比猎豹慢5/11,猎豹奔跑速度为多少?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算式计算,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方程,设未知数x,寻找题中等量关系,最终求出猎豹奔跑速度。在问题解决中开拓学生思维,不仅能够适应题目变式,更可以实施一题多解,提高问题解答能力。
4.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反思
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成长和发展,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探索和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水平上自主探索和反思,获得优化和提高。完成一类问题解决时,不急于进行下一类问题的分析,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回顾自己解题过程中思维方向、方法运用是否最简便,效率是否最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途径等。这样能够有效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加深学习印象。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发展独立自主的学习品性,为今后投身更深层次的数学奠定思想和能力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是培养科学精神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重视问题引导,实施科学教学措施,在解决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乔自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152.
[2]卢建喜.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8):80-82.
[3]刘玉.基于问题串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7(23):33-34.
作者简介:朱红玉(1970.11—),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