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方顺儒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贯彻,高质量的数学文化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積极性,还可以加强他们自身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师要坚持做到教师呈现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挖掘数学的美,给予学生美学的教育;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发展过程,实行科学教育这几大关键方面,有效加强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
  一、教师呈现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
  数学史是和人类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同时也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历史文化,在我国的数学发展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事件,以及伟大人物的史料。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我国这些宝贵的资源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是如何一步一步产生的,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对人类文明的重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搜集和数学历史相关的故事和人物史料,多阅读有关数学历史的书籍,先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再去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给予学生宝贵的数学文化人文教育。
  例如,在学习“算盘的认识”这一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同学们讲解算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在东汉数学家徐岳的《数述记遗》中就记述了珠算的起源,也有记载表明,元末明初,算盘就在全国各地普遍使用了,由历史记载推知,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发展盛世,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相对其他朝代比较发达,所以算盘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就在唐朝。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讲解指南针、司南、罗盘等用来指示方向的历史工具。在学习“圆周率”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解我国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走进数学历史,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了解,还能开阔学生对数学历史的视野,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想去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二、挖掘数学的美,给予学生美学的教育
  数学文化不仅是教材中所给学生展示的内容,它还是美学的精髓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审美观,学生一旦具有了正确的数学文化审美观,那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有突破,在数学成绩上就会大有改观。那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哪些数学美呢?有推理论证的严谨之美,数学规律的规律之美,几何图形的构造推理验证之美,数学公式的简单之美等等。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带领同学们去发现、欣赏和体会数学的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加强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放具有对称美的图形,有红红火火的枫叶、美丽的蝴蝶和蜻蜓等等,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世界,提高学生对这一堂课的学习兴趣,然后就可以请同学们说说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就会说出这些图形具有对称性,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并且动手制作一个对称图形,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还让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体会,体会到了数学的对称美。再比如是十进制的计数法、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都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商不变的规律、分数和比的基本性质都体现了数学的规律美……
  三、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发展过程,实行科学教育
  知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任何一个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都有它的历史背景,数学思维、思想和精神的文化精髓都是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所以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格外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观。
  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课时,教师进行课程导入,先带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不仅降低了学习新课的难度,更是让学生明白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数学学习是怎样迁移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其他图形进行面积的计算,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出梯形的计算公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就给学生渗透了转化、比较和推导的数学思想。再比如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组员们乘坐不同形状车轮的汽车,讨论出圆形的汽车最舒服这一结论,教师解释是因为圆形的车轮中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是半径,圆的半径又是相等的,所以圆形车轮的车最舒服。在这个过程中,就让学生体会了数学比较和验证的思维体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文化。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数学文化贯彻到教学之中,不断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继而使得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J].小学数学,2016(5).
  [2]郑云.核心素养在新时代下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J].中华少年,2015(9).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