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丁仲琳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数学作为该阶段的主要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礎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借此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在此立足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对策
尽管新课改早已实施很多年,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理解问题能力不足、缺乏分析问题能力、匮乏探寻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有效发展的实现。细细分析这些能力,我们可以发现,其隶属于问题解决能力的范畴。问题解决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还要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要如何发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做出详细说明。
一、提倡合作学习
就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早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养成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其各项能力相较于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尤其在此阶段,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愈加的强烈。在此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学生可以发挥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描述。同时也可以就自己的看法、理解等与其他学生、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且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要积极地给予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引导其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鼓励其积极地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基于此,我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设计极具探究性的问题,使其在问题的驱使下自主地与小组成员互动,以此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为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鸡兔同笼”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该问题解决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其在小组中利用列举法、假设法、以形助数法等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所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其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开拓其思路,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二、给予恰当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尽管大多数学生较为喜欢合作学习该方式,但是受其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此时则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组织、引导作用,恰当地给予学生引导。基于此,我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会这样引导学生: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地利用自己的语言对问题或者解决过程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为了使其表达清晰、准确,可以结合图像,并与其他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不要自说自话。其次,我则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讲解,立足其讲解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汲取更多的问题解决经验,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这样的问题解决为例:小明手里邮票的数量是小刚的3倍,如果小明给小刚8张,此时他们俩手中的邮票是一样多的,请问:二人之前各自有多少张邮票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生1:根据问题条件,我们可以知道,利用列方程的方式可以得出x+8=3x。
生2:你是不是写反了呀?
生3:你能不能写清楚点?我们都看不清。
师:看来我们的这位同学有点紧张,其他同学上来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理解他,认真倾听,好不好呀?
生:好。
师:那么,生1请你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再详细地讲一遍吧,其他学生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与问题有关的问题。
如此教学引导,不仅给予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使其问题讲述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表达、问题解决能力等发展,还使得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他人的意识,一举两得。
三、增加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解决,往往是以一定的活动为载体的。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问题解决积极性,还可以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此,我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会立足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活动,使学生在动手中探寻问题解决方法。以“植树问题”为例,我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画图,或在纸张上摆牙签的方式,将植树问题清晰地展现出来,以此使学生在操作中探寻到不同的解决方法,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问题解决为基础,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给予其指导,使其在问题解决中既能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促进其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标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J].江西教育,2017(24):77.
[2]张国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调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80.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