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主·参与·合作”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自主·参与·合作”教学结构在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的引导职责,依靠师生间良性互动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型课堂;小组合作
“自主·参与·合作”式课堂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下实行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致力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与参与度,在其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适时指导与适度介入,共同打造新型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导学型课堂的构建
为真正将课堂话语权归还给学生,教师首先针对教学设计环节予以改进,选取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第3-10章的典型课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当前学生学习情况与中考数学试题走势进行了教学重点的提炼与挖掘,将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直观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与目标开展自主学习[1]。同时,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过程给予必要指导,帮助其厘清知识点的条理性与逻辑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常配合引入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景、发布的任务、提出的问题开展合作、交流与探究,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教师可以选取一棋盘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4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求学生分别选取两方阵营进行下棋竞赛,并记录每一步下棋所对应的坐标。通过组内合作,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加深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深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并且教师需注重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展进行跟踪管理,细心观察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部的组员分布、组内分工、成员参与度等情况,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三、开展多元反思评价
在完成自主学习与组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接下来便应当进入到教学阶段,由学生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教师围绕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强化点拨指导,并借助例题指导学生把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应用。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设A班参加运动会的学生有27人、B班有18人,现在从C班调来20名同学加入两班中,要想使A班人数是B班人数2倍且还多2人,求分别向A、B两班调多少人。由于部分学生未能寻找到解答该题目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方程解答该问题,将所要求出的量设为未知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围绕本题设未知数,尝试独立求解;接下来选取某一学生作答结果进行分析,该名学生列出方程为27+x=2×[18+(20-x)]+2,得出x=17,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出该题所需完善的地方,进而发现该同学未设未知数、未作答分别向AB两班级调派多少人;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出解答这类应用题所需掌握的关键,包含认真审题、解答过程应规范化、找准等量关系等,从而借助反思评价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实现教学练习拓展
在完成教学反思评价的基础上,由教师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分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三个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练习题目:针对后进生,提出“现有两组数值x=2、y=5,请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使该数值满足方程的一个解”的问题,巩固学生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性认知;针对中等生,提出“针对x=2、y=5这组数值,你能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这对数值满足该方程组的解吗”这一问题,考察学生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融会贯通;针对优等生,教师可以创设“若有axy+9x+3yb-1=7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你能求出a、b的数值吗”这一问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拓展其思维能力。借助课堂练习作业的布置,可以更好地檢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实现教学成效有效延伸,从而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双重提高[2]。
“自主·参与·合作”式教学结构的设计充分彰显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托导学型课堂的构建实现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激活,在小组交流中查缺补漏、实现思维视角拓展,在反思评价中明确定位自身不足,配合当堂训练的设置实现教学拓展与成果检验,更好地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小军.初中数学“六何三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康学红.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J].考试周刊,2017,(85):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4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