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重视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个人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将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音乐教学
前言:
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指的就是一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理念。在教学当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看重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学生,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更喜欢音乐,对音乐教学更感兴趣,因此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
过去,我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物为本的理念,但是这种理念对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开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教学当中的以人为本指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中心和主体[1]。在新时代中,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当代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響比较深,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所以自己才是教学的主体和核心,觉得学生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行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这样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人为本理念要求音乐教学以学生为本,面向所有的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鉴赏水平。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教学设计指的是设计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教的设计与学的设计。教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重点的展现,而学的设计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比如说在学到古典音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大致讲解一下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然后再挑几首比较简单的古典乐曲让学生欣赏,最后可以带着学生制作简易的中国古典乐器,例如用硬纸盒做琵琶等,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这种艺术的魅力[2]。
(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及手段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课本知识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音乐的教唱,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音乐教师可以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比如说多媒体等。音乐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如说唱、弹等,但是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把所有的音乐器具配齐,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手段以及形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更多适合学生听的歌曲,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新鲜事物了。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如各种中外乐器演奏的乐曲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画片的片段,因为有很多动画片当中的插曲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3]。
(四)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当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欣赏课《龟兔赛跑》时,教师就可以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把乐曲演绎成一个故事,这样不仅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
结语:
音乐是一种能够反映生活以及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帮助人们释放情绪,因此小学音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开展音乐教学,意识到学生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偏好开展教学,让学生听懂音乐、享受音乐,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霞.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 文学教育(下), 2017(1):180-180.
[2]冯心玉.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 教师, 2017(35):42-42.
[3]曹丹.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浅析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 新课程(中), 2014(4):9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0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