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五个重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白文波
[摘要]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必须借助于观察。如果没有观察,记忆和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绘画创作更是无从谈起。美术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同时要具备美术基本技能和多学科的教学能力,运用直观手段发展学生想象力,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优秀作品;写生训练;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情感、思维和创造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树立他们的信心,陶冶他们的情操,特别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带动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习惯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进而对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很大的正面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教学只有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多设计一些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做到寓教于乐。以美术欣赏教学为例,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小学生审美眼光的美术欣赏进行讲解。如讲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时,虽然学生熟悉了颜色,但对色彩的变化规律和调配却不了解,而且水粉颜料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盆栽植物,有盛开的花,有红色的国旗和校训,还有不同颜色的衣服和笔袋。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这一观察,学生突然惊喜地发现原来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此时,我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我们手中的颜料调配出来呢?学生异口同聲地回答:能。于是,我示意学生自己先动手调颜色,学生的积极性马上高涨起来,不断地向小组的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快乐,并久久沉浸在其中。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不要让教师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自由的探索,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打造美术教学的新境界。
再如,现在的小学生特别喜欢看漫画,对此我设计了一堂漫画知识的专题讲座。课堂上,我为学生讲解漫画的发展过程,漫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介绍手绘漫画的一些工具,最后还为学生介绍世界著名的漫画家。这样的课程学生很喜欢,他们既会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
在中外美术史上有很多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表现。作为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内播放幻灯片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来不断开阔视野,广泛接触各种艺术风格、艺术形式,体验不同的艺术美感,领悟每幅作品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涵。优秀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快乐的享受,也会让人陷入沉思,更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热情。
三、重视写生训练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必须借助于观察。如果没有观察,记忆和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术创作更是无从谈起。写生训练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当前,许多美术教师也已经认识到写生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场地等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充分开展写生教学,对学生绘画创作指导还是局限于记忆画和想象画,很少有写生训练的机会,这样导致学生对外界事物缺少仔细的观察,所以在创作时,他们只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和方式来进行,不管是想象画或者是记忆画,他们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往往只是不断重复自己的过去,只是重复自己以前的作品,呈现出概念化和程式化,所谓的想象和记忆也只不过是对画面情节的设计和内容的重组。因此,对学生而言,美术创作也失去了它特有的创新、发展、审美的功能和意义。
四、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教师需要具备美术基本技能和多学科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美术技能形成固然重要,但审美教育应是美术教学最主要的部分。当今的小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各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应该有基本的了解,对历史上著名的美术家、美术作品、民间美术能够学会欣赏,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学会辨别。能够感知和创造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达到一定的层次。所以说小学的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多方面发展,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容忽视,它与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感受事物的美、趣味视觉训练,培养与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及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形成感受、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些美术素质的提高,决定了这一代学生能不能很好地接受审美的信息,引起审美的共鸣。为此,教师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具有这种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素质是很重要的。例如,教学“中国画——金鱼”一课时,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用法,教学中再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件中各种鱼的图片,学生讨论这些鱼的可爱之处在哪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金鱼的颜色特别艳丽,比目鱼的眼睛与众不同,鲤鱼的鳞亮闪闪漂亮极了,鲫鱼的形状舒服美丽等等。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参与的兴趣特别浓厚,在了解鱼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美。 五、重视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
美术课中的直观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它能使学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联想有关事物,审美对象在感知中显得更生动鲜明,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丰富更深刻。美术教学所用的直观手段有很多形式,有投影、幻灯、录像等。对于采用哪种直观形式、什么时候在哪个教学环节上运用、怎样运用,都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美术教学的直观性比较强,通过构图、造型、设色创造美的画面,给人美的感受。所以运用直观手段开展教学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开启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人的创造力往往与想象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想象力来自于对形象的直观,而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实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美术欣赏课从教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过程,变成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通過小学美术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艺术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或者用幻灯不停播放这种艺术作品就能解决的,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小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愿意去欣赏、会欣赏,那才是欣赏和提高审美素养的真正开始。
在美术作品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地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多种感官共同作用,能有效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魅力,强化视觉审美感受能力。例如:教低年级的小学生认识线条,教师可以在学习前让学生先摸摸生活中真实的线——毛线、铁丝、麻绳……听听音乐、找找曲调中的线条……看看柳枝、小雨、彩虹这些自然界中的线条……强化学生对线条的视觉感知,通过视觉感知,引发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感知、理解、想像、联想、情感等活动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就形成了审美心理机制。再比如在“色彩的情感体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做如下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各种颜色,体验不同色彩的味觉和视觉感受;然后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用颜色把它表现出来;最后找一找生活中色彩的足迹。结果学生找到的四季色彩是五颜六色的,他们说:橙色代表秋天和太阳下山的时候,天蓝色是代表天空和海洋,土黄色代表荒漠、麦浪,黑色是夜晚、恐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术欣赏活动本身就是创造和想象思维的过程,想象能让学生去感受、创造更多的美。
参考文献:
[1]尚玉美.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6,(24).
[2]李小清.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J].美术教学研究,2015,(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5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