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志梅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进来,使得课堂更为生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根据学生实际,有效融合生活元素于教学之中,用生活版的数学唤醒学生的情感,从对数学知识的简单认知到运用所学于生活之中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数学教学成为有效衔接、贯通的纽带,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无疑,在生活元素的介入下,初中数学课堂就可以避免走入功利的低效重复,没有血肉的骨架,没有灵魂的考点学习等呆板教学,教师珍惜数学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生活相连的契合点,打造有味道、有活力、有灵魂的课堂。
   一、彰显生活气息,突破重点
   生活信息与数学教学相融,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有在导入环节引入生活信息制造先声夺人的效果,又有在导学过程中,巧用生活化的问题强调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攻克疑点,从而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大大降低数学难度。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如何用字母表示数,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设计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想知道你将来能否长高吗?研究结果显示,父母亲身高的和的一半的1.08倍就是儿子的身高,而父亲身高的0.923倍与母亲身高的一半的和就是女儿的身高。现在预测一下你将来的身高?实际上,这一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话题,生活味十足,由此,学生听得认真,学得有趣,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交流、探讨。
   二、创设生活背景,智慧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生活元素的融合,需要教师精研教材,使得教学置身于生活背景下,將学生的认知拉进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需要从源头开始,如何自然地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数学知识成为激点,使得学生的思维也从生活的熟悉感中自然过渡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解决一个生活问题,这无形中满足了学生一定的学习需求,学生主动投入寻找方法、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常见的问题;快过五一了,张华想给自己买一双运动鞋,这双鞋的进价是200元,商场的标价为400元,而商场要获得不低于120元的利润,请问,这双运动鞋最低可以打几折?这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自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主动进入思考状态中,教师引导学生如果设运动鞋可以打x折,(1)根据进价和商场标价你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不等关系?(2)你认为怎样求x的范围,可以不低于120元的利润?学生在讨论之后列出了不等式:设运动鞋可以打x折,那么400×0.1x-200≥120,最后得出的解是x≥8。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告诉学生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还有很多,通过再次引入学生身边的有趣实例,引起学生的参与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进一步拓展知识。通过生活例子的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类比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画数轴解决问题,激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从中感受和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由此,学生的思维火花四射,从中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参与生活实践,有问有探
   问题成为初中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而怎样设计最佳载体,让问题附着于此,无疑,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学概率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切身体验“抽签的方法合理吗”这一问题,并能够结合所学进行理解,教师直接在课堂上,放了一个空纸箱,让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由谁来值日。教师现场先把写有值日的字条对折放入已有的20张空白纸中,同时搅乱所有纸条,再让小组同学抽纸条,谁抽到写有值日的字条谁就被选中当值日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概率方面的知识,通过特定计算得出:参与者无论前后其所得到的目标概率都一样,因此无所谓抽签的先后顺序,因此,抽签方式是一个公平的过程。这一生活现场的数学问题探究,有效纠正之前有的学生认为抽签的方法不够合理的认知,打开了学生受限的思维模式,教师引导学生现场抽签验证概率的知识,从而把学生的观念和逻辑思维引入正确方向,学生既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知识,又通过探究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当初中生数学课堂引入生活的信息,原本枯燥、呆板的数学知识就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学生产生亲切感,并从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切实感受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激情和持久兴趣。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教材内容,对每一个学生悉心研究,力求数学课堂彰显生活化,充满生活味,初中数学课堂定会因生活元素的加入而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伊红凤.关于初中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深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2]朱彩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0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