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慧芸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小学德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如何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而且还有助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路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将其渗透到小学德育中,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和小学德育的双重目标。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渗透路径,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必须要融入传统优秀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这两个方面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爱国主义的素材和资料,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世界观。第二,优秀的传统美德。我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优良品质和传统美德,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优秀素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团结友善的高尚品质,以便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二、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
   1.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素材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大量的优秀素材,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善于从中选取合理的教育内容,将其与德育相结合,以便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进一步实现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双重目标。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文学著作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比如《三字经》《论语》等,促使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深意和含义,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的视频,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感动中国”的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发感情共鸣,从而为实现教育目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德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3.布置多样的文化研究课题
   德育是终身制的,因此,教师要突破阶段性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正确观念,从而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的条件。为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布置多样性的文化研究课题,让学生将传统文化教育延伸至实际生活中,促使学生在提高自身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从而为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探索活动,比如利用端午节组织学生开展“文学欣赏”活动;利用国庆节开展“爱我中华”活动等,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从而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将其渗透到小学德育中,不仅能够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为實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因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优势和作用,采取多样性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5).
   [2]周雅琪.试论小学德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5).
   [3]袁金艳.探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观察月刊,2017(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