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夏丽萍
摘 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化。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即为人才的竞争。新课改明确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够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因此,为了可以更好地响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满足国家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价值,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研究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新课改;小学科学;应用策略
当前,人们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可以更好地貫彻落实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进而更好地优化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较为薄弱
为了可以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水平,就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但是,因为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许多学校尚未充分意识到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要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重视考试成绩,重视语、数、外等主要学科,将大多数的教学资源均运用在语、数、外学科上,忽视了小学科学学科,在此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与资源相对较少,于是也就会影响到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1]。在此状况下,就会导致一些科学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其更多的是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对现代信息技术给予科学合理的应用。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不科学
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要科学,只有采用科学的应用策略与方法,才能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然而,在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可以简化工作,就会将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全部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为学生播放课件,使得课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也就是说,教师过多地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转变成多媒体展示课堂,导致科学课堂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发展成欣赏课,也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充分发挥图片、文字与视频的优势,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2]。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水和空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水和空气有哪些用处?在学生进行探讨并且将个人的观点表达出来以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实际上,水和空气还有其他许多的用途。并且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而为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解科学知识。由于多媒体课件有着强大的链接功能,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时,可以借助此功能,为学生展示更多的与课内知识具有密切关联的课外知识,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认识科学现象,能够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科学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记录天气变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常见的天气类型,使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然后,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为学生展示比较极端的天气,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另外,也要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天气变化的标志性现象,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了解更多的天气类型与天气现象,使其视觉得到有效的刺激,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科学课程实现了对自然界诸多知识的有机集合,其中涉及人们比较熟悉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同时也涉及人们相对较为陌生的银河系以及太阳系等,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对此,为了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就要有效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例如,在学生学习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时,因为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学生会对地球的自转、对八大行星排序以及对月相的改变等诸多知识难以进行理解与把握。此时,教师就要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要通过互联网下载一些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进行有效的整合,最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是借助于Flash软件等制作课件[3]。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原本比较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将原来比较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有效突破重难点。又如,在为学生讲解人体血液循环以及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插图,然后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其会觉得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听课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为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软件为学生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准确、清晰地了解血液循环以及人体呼吸的过程,使得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新课改中大力提倡,要积极地开展三级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内容为学生授课,因为教材内容是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探知欲的。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要鼓励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搜集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通过网络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土壤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而是要要求学生通過互联网搜集更多与土壤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土壤的基本构成、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以及东北平原的土壤为何是黑色的等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将自己所搜集与整理的网络资源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共享。有的学生会提出土壤不仅有黑色的,而且还包括紫色以及红色等多种颜色[4]。另外,有的学生会指出香蕉适合在南方生长、不适合在北方生长的原因等。这些内容都是教材中尚未提及的,是学生通过自行的研究与学习所掌握,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不断的拓展。除此以外,为了可以有效地积累素材,教师要组织学生建立科学探究日志,建立科学网站,鼓励学生将其在自主学习中将所发现的问题、取得的成果与总结的经验等上传至校园的网站上,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全体同学对资源进行共享。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复习,这样才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使得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本节课结束时以及在下一节课的初始阶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与复习。如此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还可以更好地导入新课。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食物的消化”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自行制作PPT,或是在互联网上下载“人体消化食物”相关的动画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状况进行适时的暂停,之后引导并且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视频即为食物在嘴里咀嚼的部分,那么请大家思考,对于嘴里的食物人体又会如何处理呢?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在视频播放完以后,也就完成了对此节课知识的回顾,也能够使学生通过视频发现更多在课堂上所没有提及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吃饭的过程中要细嚼慢咽,要确保饮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5]。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科学学科的生命力与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更好地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因此,每位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都要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对现代教学技术的灵活运用,进而全面促进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红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9).
[2]李云彩.小学科学教学中“活”用现代教育技术[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7.
[3]陈新刚.多媒体手段让科学课上学生的合作探究更加高效[J].神州,2017(9):153.
[4]杨晓天.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
[5]钱佐虹.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