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其重要,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灵活性的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养成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意义着手,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行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中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2-0098-01
  1   引言
   思维能力意指人们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思考和分析等一系列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业中的一门课程,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语言,语文学习对于人们来说也是十分关键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应用,所以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事件中运用和感受语言规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传授的不只是语文知识,还有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进行培养。在养成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时候,要强化老师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打破应试教育的壁垒,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将养成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养成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學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通过综合已有的条件,将自己对接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将新知识进行转化,形成自己的理性认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理性认知其基本形式主要为概念和推理两方面理性认知。简而言之,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更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的核心便是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所有学科的时候,只有养成语文思维能力,才能便于其他学科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语文老师在领导学生开展阅读的时候,应该要通过科学化手段刺激学生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强化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思想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在思想领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到语文散发的魅力,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核素养中,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已经被当做重要的内容进行培养。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核心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老师在教学工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观念养成,采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式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3.1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对于人类而言,思维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高中生已经逐步成年,在这个关键时期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认识课本知识的本质着手,对语文知识体系进行抽丝剥茧,从抽象的知识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强化独立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提问问题的意识,在上课过程中和课后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培养思维散发能力。高中语文老师可以针对性地分阅读,写作,文言文部分,针对这些部分进行针对性教学,也可以根据思维能力的具体部分,展开针对性教学。
   比如,在学习《致橡树》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内容,将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表达自己在阅读文章之中的感受,提问问题并进行解决,让学生自己感受诗歌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3.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有所感悟的环境背景,为学生提供思维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动机形成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如何通过教学手段的外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因是当前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借助问题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例如:讲解《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提问,“我是谁,我与地坛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已存在知识认知的冲突感,使学生能够产生讨论兴趣,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应用,这样就能够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3.3 构建知识结构,培养逻辑性思维
   人类的思维是有结构的,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完成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一些论述文,说明文,甚至也可以从学生写的一些作文入手。比如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行为和人物性格,来引导学生们思考祥林嫂代表的时代人物,并分析文本逐层渗透精神的逻辑递进过程,感受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比如,在语文作文课堂上,评析作文时,高中语文老师就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使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首先深刻认知作文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的方式支持自己的论点,这样的训练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形成了一定逻辑性思维后学生也会对语言文字有一定深度的认知从而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中的内涵层次。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节语文课,在学生内心中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新学的知识和旧知识能够相互联系,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使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为学生创设灵活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培养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综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彬.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6):83-83.
  [2] 刘亚威.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2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