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现状及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认知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普遍年龄都比较小,还有着对外界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但由于小学生普遍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对问题的理解还比较的肤浅,所以,小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认知还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现状及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研究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现状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行,对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认知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前对小学数学的考察更多的倾向于规律性,即学生只要学会做题的方法即可,而现在的考察内容更多的倾向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认知,对于小学生来讲,这无异于是将难度提升了一个档次,而现在的学生普遍阅读能力不强,对问题解决认识的能力仍有欠缺。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量少,理解能力较弱
  现在小学生普遍学业较为繁重,每天各种各样的作业堆积如山,负担沉重,没有心思与时间再去额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有不少的同学认为书籍枯燥无味,索然无趣,便没有兴趣去静静地坐下来观看一本书籍。阅读的文字少,便直接造成了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不高,理解不了文字所阐述的意义的问题。
  (二)学习技巧不够灵活,只知道生搬硬套
  学生普遍只知道套公式,不能举一反三,在做题时,不能很好的理解问题,因而便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在学习的初期,只记住了公式,而没有注意推导的过程,便造成了所学公式不能灵活应用的问题。
  (三)审题不清,易入误区
  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往往一目十行,急于去做题目,而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审题,就导致很容易就掉进题目所设的陷阱里。现在的题干都比较长,而且很容易设陷阱来混淆视听,目地就是考察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学生易错的点。
  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增大学生阅读量,提高理解能力
  阅读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技能,在闲暇的时间多读书,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锻炼学生抓住文本主干的本领。作为数学学科来讲,教师一方面可以倡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可以搜集一些题目来带领学生分析题干,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便不会漫无目的的去阅读题目,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去分析题意,抓住主干,避开题目所设置的陷阱,现在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变标不变本,只要学会分析题意,所有的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材“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题目“一个圆锥形容器高12厘米,容器中装满水,如果将水全部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则水高(    )厘米。”在这个题目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区分等高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同时要注意题目中二者的先后关系,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所表达的含义。学生能够分析简单的题目之后,教师便可以增加难度,这时便可以设置题目“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3厘米,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10厘米。一位同學去洗手,走时忘记关掉水龙头,1分钟就会浪费多少升水?”在这道题目中,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知道水龙头中流出的水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题目中告知了水龙头的内径长,而水流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做是一个圆柱体,则水龙头的内径长实际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水的流速是每秒十厘米,如果将水流分为若干个圆柱体,一个圆柱体的高就是十厘米,知道了底面直径和高,就可以计算出一个小圆柱体的体积,最后只需要计算1分内一共有多少个小圆柱体,小圆柱体的体积总和即为1分钟内水流的体积。像这样层层分析,再难的问题也可以变得容易。
  (二)灵活学习技巧,学会变通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的过程,也不是生搬硬套就能够解决问题。相反,只有学会灵活运用学习技巧,才能够容易的去解决认知问题。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推导公式,而不仅仅只是记住最后的结果,推导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公式理解的过程,只有理解了公式,在面对不同的题目时,才能够灵活应用,而不是无从下手,要学会变通。
  以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三角形”一课为例。教师在向学生教学三角形的年纪公式时,可以借助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例如一个等底等高的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而两个与其等底等高的直角三角形拼接便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即为底乘高除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同时给一个底为10厘米,高为5厘米的三角形,让他们分别计算其面积然后进行比较,这时就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一半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公式。
  (三)认真读题,审题要清
  许多学生都会有粗心大意的毛病,这就导致他们审题不清,漏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不能仅仅只是给他们强调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而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帮助学生去客服这个毛病。比如在做题的时候在书本上写上“仔细读题”这几个字来提醒自己,或者是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将关键的词或点画出来,以此来警示自己注意这些词句。
  以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习题“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     )倍,d=(  )r,r =d÷(    )”在这道题目中,“同一个”,“一半”都是关键的点,学生都应该进行圈点勾画。再例如“一个圆形游泳池的周长是12.56m,如果要在这个游泳池的底面贴满瓷砖,所需瓷砖面积最少应该是多少?”在这个题目中,游泳池的周长首先应画出来,其次注意是在游泳池底面贴瓷砖,而非整体都贴,底面也应该画出来。像这样让学生在题目中标注出重要的内容,就可以防止学生错漏题干信息。
  四、结束语
  小学生普遍理解能力都还在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去认知并解决问题。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在题目中抽取主干信息,再仔细认真一些,便可以理解问题的内涵,分析问题后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殷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的研究、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考试周刊,2017(28):72-73.
  [2]王薇薇.几多探究几多“思”——例谈小学生数学探究认知障碍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8(17).
  [3]田秋月.基于模型思想的解决问题能力之培养——以“差对应”问题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