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阶段已经悄然逝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是21世纪的人才目标。数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一直探寻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策略研究
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课堂的主要线索,用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直指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思想,颠覆教师灌输式教学法,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教师的附属中脱离出来,让学生拥有数学学习的思想,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能够更好站稳脚跟。
一、 从基础入手,进行问题创设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个学习经历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应当合理了解学生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找到原有的基础,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教师应当将其与问题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也给学生解决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
例如,在教学“幂函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函数,通过回忆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函数的相关知识,而且在教师讲解新知识时,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踊跃地回答问题,并且不断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初中阶段学过的函数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其图像和性质让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同时,让其余学生不断补充相关知识点,如反比例函数图像要么在第一、三象限,要么在二、四象限,图像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端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会相交,如果图像在一和三象限,那么因变量y就会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如果图像在二和四象限,因变量y就会随着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学生将二次函数的a、c系数特征都进行了简单的回忆,针对一些学生记不清的具体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如,关于函数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例题是哪个?你犯了哪些错误?你认为对你学习幂函数有什么帮助?学生在回忆的同时,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通过回忆、提问、回答,细碎的知识点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全部罗列出来了。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工作完全没必要,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将这些东西捋清楚,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幂函数。幂函数的定义是y=xa(a为常数),将其中的a写成2不就是二次函数,这样的引入方式让学生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幂函数。教师讲解的出发点就是初中阶段学过的二次函数,其定义域、值域等性质都非常容易理解。因此,高中教师不仅要熟悉掌握对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也要对小学、初中甚至大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好,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承上启下的问题,合理引入而不觉得突兀,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二、 从学生生活入手,进行问题创设
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就是强调无论是教还是学,两者的最终目的就是做,进一步说生活即教育,数学本身就是生活性质的一门学科,教师压根不能将其与生活脱离。《高中数学课程新标准》当中提到学生学习的数学一定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让学生自己也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学习的动力,也为以后更进一步地学习提供方向。
例如,我们在教学“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时候就可以和学生们的生活场景相结合。算数平均数其实就是均值,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指标,几何平均数就是对n个变量值进行乘积之后,对计算的结果开n次方根之后得到的结果。然后提出生活化的问题,教师拿出道具,一杯刚倒的盐水,可以让学生尝一尝,学生觉得不是那么咸,只是有一些淡淡的咸味,如果想要这一杯盐水变得更加咸,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说应该加入更多的盐,这样就会非常咸。学生的回答看似十分简单,教师紧接着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方法的说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就会不断深入思考,慢慢地就可以引出数学中的不等式问题。学生自己也感觉到非常有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其他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教师通过将生活与数学问题相结合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可能面对抽象知识的时候会有一些畏难心理,因此教师上课之前就要认真思考应该如何将其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逐渐消除这样一种畏难心理,用于思考较为困难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重的是要对学生有耐心,由传统的直接手把手学习到这样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有时候面对学生要有更多积极的语言和鼓励,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在学生面前的世界就是重新焕然一新的世界。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很自信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这样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 从多媒体入手,进行问题创设
21世纪的人类处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教育是为国家提供优秀人才的源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但是,目前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之中仅满足于让学生感受到视觉上和听觉上的体验,并不讲求实际的数学内涵,因此要将其与问题教学相结合,寻求数学优质教学的突破口。
例如,我们在教学“椭圆”的时候,如果教师干巴巴讲解,并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一部分的知识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图形有一定的敏感度,否则学生学起来会非常痛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椭圆的形状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基本的印象。教师在此之前务必做的一个工作就是提问学生,你认为的椭圆是什么样子?然后教师接着提问,你可以找到生活中的椭圆的物品嘛?一位学生很巧妙地发现,将自己水杯中的水进行倾斜的话,水面上就会出现一个椭圆,学生在討论中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椭圆样子的物品,相信此时学生已经能够在脑海中呈现出椭圆的样子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出问题,例如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如果点P(x0,y0)在椭圆外、在椭圆上、在椭圆内,可以列出什么公式,教师可以将这三种位置进行视频上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椭圆与点的位置关系。如果要避免问题单纯思考带来的疲倦和多媒体单纯感受带来的浅显,将两者结合就是数学教学中的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教师提前思考自己需要讲课的内容,然后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质量较高的视频辅助教学,不断训练学生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讲解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不管是相交,还是相切或者是相离,直观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直接在头脑中想象,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过程中也要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四、 从合作探究中创设问题,拓展思维
探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不能参与其中,需要学生自主探究,但是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独立承担探究任务,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将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对数学学习没什么兴趣并且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形成组合,在讨论中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其他学生,带动大家一起思考,增加学习的动力。
例如,我们在教学“等比数列求和”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合作探究模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拿出一张纸,然后不断地进行折叠,观察这张纸张在折叠之后可以达到多高的高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有的小组用的是直接用纸张进行试验的方式,有的小组认为教师出这道题的目的肯定不是让我们不断折纸,而是和本节课的内容相关联,因此这个小组的成员就根据以前的知识开始联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探究的。教师在学生探究之后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等比数列求和的相关内容。思维的拓展很多时候就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拓展的,大家知道很多数学问题不仅仅有一种解决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就会习惯于自己的解决方法,而这种解题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在小组讨论中也可以让学生们交流更多的方法,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思维,学生就会在这样的方式中见到另一片崭新的天地。小组讨论的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组合形式能够带来不同的效果,如果是数学方面遇到难题了,教师就可以让基础好一点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讨,这样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可以向基础好的学生提出问题。
五、 结语
本文从着眼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发掘,做好新课程讲解的顺利引入,既能够调动旧知识的灵活运用,又能够将两者合理衔接;与生活相联系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将学生置于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是合作小组学习,思维的碰撞和拓展是学生自己甚至教师讲解得不到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不仅是单一问题的构成,教师可以将其与各种教学方法结合,本文中提到的四种方式需要教师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改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汪怡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分析——以拐点偏移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92-93.
[2]罗太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6).
[3]王曉红.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讨[J].科学中国人,2018(18).
[4]胡亚勤.浅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习月刊,2010(18):66.
作者简介:董平,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英才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5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