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实行至今也应该有二十余年,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已经渗入到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标准中都明确地指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整体素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做的就是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掌握教学发展的理念、围绕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能够积极吸收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一直都要求学生拥有综合能力,只有当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达到平均水平,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才能顺利发展下去。因为一个学生想要解答一个数学题目就必须具备一个及以上的能力,例如理解能力、解答能力、计算能力还有知识储备。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不能厚此薄彼,只培养学生某个能力。应该雨露均沾,并分析班级学生的能力侧重,帮助学生补足自己所不足的地方。
  一、 创建有效情景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因为太多的算式或者是文字需要读懂而觉得焦躁。而教师若是能够创建有效的情景,通过设置悬疑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忽视自己内心的焦躁,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师的课堂活动中。而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授的知识点就会更加能够接受。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提升思维能力。但是要求学生讨论问题就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 讨论前要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是讨论式教学的重点,若是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要讨论什么,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就可以算是无用功,因为教师无法知道学生在讨论什么。
  2. 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小学生活泼好动经常会被一点小事就打扰了思维,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讨论的时候绕场巡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讲一些不重要的事情。
  3. 要有反馈,很多学生刚开始开展讨论的时候都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发现教师不叫自己之后就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反馈。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创建有效的情景,将学生从还没进入状态转变到被教师的问题所吸引。若是学生没有被教师所创设的有效情景吸引,教师还应该通过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对于本课程的吸引力。然后通过比较自由的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群体解决教师在课堂中所设的问题或者是解决教师创建的情景问题。当学生将自己的解决方案表达出来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或者是引导。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讨论是有意义的,自己的结果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只有这样,教师创建的情景才能算得上是有效的情景,学生才会正向的根据教师的指引进行学习。
  二、 引领学生探索解题思路
  在数学学科中学生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多年的教学告诉我们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当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时候才会理解得更深刻,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充分引领的准备,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去探究数学问题,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理清思路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运用比较多的解题方法。然而,不论学生学会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若是不理解题意,那么就是空有一身本身却无处施展。学生在进行解决问题之前都应该理清思路,弄清问题。只有经过有条理的思考后,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才能快速准确的解题。
  例如,“一個旅游胜地3天接待981人。那么,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当没有学生举手给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先算什么,该怎样算,并说出算理过程。这个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出现疑惑的小组教师就可以在组内加以点拨:“6天里有几个3天”或者是问学生“一天可以接待多少人”。这样大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就能很快探究出解题的多种方法。当然还有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例题。“同学们在全长8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教师可以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题目并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经常看到的公路上栽树是怎么栽的,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学生讨论可能得出80÷10=8(棵)。但事实上这样的方法虽然符合数学题目的立意却不符合现实生活,教师就应该再引导学生,师:“这里共有8个间隔,那么我们应该要栽多少棵树”。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引导想到8个间隔,应栽9棵树。这样的题目解读可以锻炼学生更加缜密、灵活的思维品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要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并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二) 主动交流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面对同样的数学题目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也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解题猜想。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统一时,教师就应该组织一场数学交流,让学生能够在和其他学生的讨论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而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争辩中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四则运算的简便运算中学生无论如何计算只要结果是对的那么就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展开讨论会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为什么别人会比我算的快且好,而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会比教师强制学生必须要了解某种解法来的更加的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 促进动手实践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这要求学生在对于未知事物的了解时主要是通过视觉、触觉或者是生活经验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上文所举的“栽树”问题,若是学生不在开始的时候就画图的话,学生就很难理解两端都要栽树是应该如何进行。学生的解答也会变得千奇百怪。而有时候学生的计算题也是有一些需要学生动手的。例如使用算盘,算盘的使用其实是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进位计算。当算盘上的珠子已经不能再多的时候,学生就不得不考虑重新加十来满足接下来的运算。通过这样的竖式计算和算盘计算的方法促进学生用实践的方式来弥补自己认知上面的不足。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之前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书写,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画图就可以发现梯形其实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或者两个三角形相结合的一个图形。那么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推导梯形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能释放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并在这样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注重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的时候就不能忽略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强调数学应用,不能只要求学生回到测量、制图、会计等教学活动,而是应该在应用题上多采用生活或者生产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且不会背离生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做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变成为数学问题,这样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事实上学生可能很容易理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却很难理解教师在应用题上所表达的文字,甚至有些学生在理论上十分明白,但是一旦遇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是因为数学考试上的题干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的写作语境或者是题干是不一致的。许多数学问题都将本次计算的参数都准备好啦,而生活中的问题则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挖掘,这需要学生排除更多情节内容的干扰,把它凝练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能不一定都能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统筹好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1. 抽丝剥茧的能力,2. 举一反三的能力。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写下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样的方法就可以锻炼好学生以上两方面的能力。例如我班学生之前就有问过一个问题,说自己要给铅笔做一个笔套,问自己最省的话应该用多大的纸。这是学生学习了表面积之后想到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大家都会准备比笔要大的纸片。所以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量好自己笔的直径,并用公式裁剪好了正好大小的纸片,学生做好之后发现自己套不上。这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实际和理论有差距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笔者又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说当自己完全贴合笔的表面积的,这样的操作是正确的,但是若是作为笔套来用的,应该适量的增加一些面积,这样才能符合实际。这样的数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问题,不仅会让学生成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会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际其实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五、 总结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某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而是需要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作为纲领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要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统筹好各个方面的技能培养,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要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还应该告诉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当教师统筹好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承通.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李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作者简介:
  许坤,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2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