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实际教育中,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观念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教法,可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数学观。同时,可使学生从中积累更多数学活动经验。本文将针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杜威认为,生活与教育不可分割,息息相关。但是,从目前来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仍然不够深入,我们对于这个方面认知不够,存在着数学与生活相互混淆的教学问题,时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数学本质,设计过于牵强的教学情境,提出模糊的数学问题,难以取得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更好发展,要解决生活化教学现实问题。
一、 挖掘生活教材
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来自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以往枯燥的教材内容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陌生感,让他们渐渐失去知识学习兴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数学服务于生活”这个理念,用生活化素材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科学引入大量生活图例等,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融入一些生活元素,用生活元素表示抽象化数学概念、规律等,利用生活桥梁,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让他们爱上数学学习。但是,在深入挖掘生活素材时,要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再选用适合的素材。
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更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在《正数和负数》一课教学时,可先为学生呈现“2019年国家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这样一段素材: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中国增长7.5%。结合这段材料,引导学生写出每个国家201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通过-6.4%、1.3%、-2.4%、-3.5%、7.5%这些数,学生们将初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接着,可再引入某地区最高气温零上5℃,最低气温零下5℃的例子,请学生对这两个温度加以表示。结合已掌握的正数和负数概念,学生们将用+5℃和-5℃表示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在这里,通过引入生活素材,使学生牢牢掌握了正数和负数知识点。
二、 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立足教材,创设一些现实情境,于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引入相关知识点,用富有生活色彩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在现实情境创设时,还可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设计出更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同时,在课堂上,要想取得较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需遵循多元化原则,对生活情境进行选择。目前,演示情境、游戏情境等生活情境比较常用,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应科学选用适合的情境,帮助他们在情境下顺利完成知识的建构。
当学生身处于融入生活元素的教学情境中时,他们将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因而,在《统计调查》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可为他们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调查全班学生喜欢戏曲、娱乐、动画、体育、新闻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人数。生活情境下,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要求他们自主阅读教材中调查问卷内容,如下所示:
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电视节目( )
A. 新闻 B. 体育 C. 动画 D. 娱乐 E. 戏曲
再在这个情境下完成人数统计,并根据教材中扇形统计图制作内容,将统计结果反映到扇形统计图上。基于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下,学生们通过全面调查全班学生喜欢不同电视节目的人数掌握了课堂教学重点,理解了全面调查就是考察全体对象这个数学本质。
三、 利用生活教具
教具,可用来展示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让他们产生知识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具,可用来整合生活元素和数学知识。课堂上,要积极开发与生活事物相关的教具,以便于将抽象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形象,促使学生吸收知识。俗话说:“实践出真理。”课堂上,可组织学生自主制定相关教具,通过教具制作获得一些真实的知识生成体验,高效完成知识的学习,深刻记忆相关知识点。但是,在选用生活教具时要尽量选择学生们熟悉且常见的物品,以唤醒他们自主探究兴趣,成功引入生活教法。
以《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为例,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感受对称世界的神奇,让他们理解对称图形含义,可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前准备好枫叶、蜻蜓、蝴蝶的标本,将它们对折,直观展现给学生,并提问:“你能猜出这些都是什么标本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制作生活教具,准备好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画图、剪图、打开。如下所示:
通过观察自主制作的生活教具,学生们发现刚刚剪下来的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完全重合,与前面看到的枫叶、蜻蜓、蝴蝶标本有着共同特点。当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教具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可顺势引出轴对称图形概念。在这里,通过利用生活教具让学生自主创造出了轴对称图形,帮助他们成功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概念。
四、 设计生活提問
陶行知曾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课堂上,提问是一种辅助手段,可用来引出课堂新知,攻克数学重难点。生活教法下,要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一些提问,以在课堂交流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课堂提问中,既要保证提问内容生活化,又要重视提问技巧性,且要保证提问设置贴合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提问期间,要尽量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一步步活跃学生思维,让他们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新知。
《论衡·实知篇》中有云:“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设计提问是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教学时,可根据学生们时常观看篮球联赛的生活经验,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10场篮球联赛中,某队得16分,那么在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的前提下,这个队胜、负多少场?若用x、y分别表示胜负场次,如何用方程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将认真分析题目,总结出总场数=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积分=胜场积分+负场积分两个条件,并列出:x+y=10、2x+y=16两个方程。当学生准确列出满足题目的两个方程以后,可将这两个均有x、y未知数的方程联立起来x+y=102x+y=16,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计与篮球联赛生活场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含义,使他们加深了对新知的印象。 五、 增设生活练习
练习,是新知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往往具备一定教学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比重。实际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应结合函数、几何、统计、概率等数学知识精心设计一些生活化练习题目,引导他们于课堂练习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面对充满生活趣味的练习题目,学生们将慢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使用数学公式和定理,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例如,在《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课教学时,可结合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课堂练习阶段,为学生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目:某商店正在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承诺消费者每满100元可得一张奖券,每10000张作为一个开奖单位。所有奖项中,一共有1个特等奖、50个一等奖、100个二等奖,计算购买100元商品的中奖概率。有奖销售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销售方式,面对这个生活问题,学生们会运用已掌握的列举法分析出题目中有10000个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中奖结果有151个,由此计算出P(中奖)=15110000这个正确答案。
六、 丰富生活实践
小塞涅卡曾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课堂教学亦如此,要想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探知能力,应多为他们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价值,且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对于生活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注意提炼教材素材,再给学生创造一些适合的生活问题实践操作解决机会,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考虑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可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再发现、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动手动脑探知生活问题。生活实践,是运用生活教法的一种有效途径,要科学利用生活现象设计实践项目。
实践可用来修正和补充理论,我在《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一课教学时,为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对应关系的理解,安排了一次实践性较强的操作课。操作课上,为学生提供了文具盒、牙膏盒、饼干盒、牛奶包装盒等长方体包装盒,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包装盒,并拆开包装盒量各部分尺寸,学习包装盒粘贴方法。当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对应关系以后,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硬纸板上动手绘制长方体包装盒草图,再合作粘贴,精心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和文字。在这样一次生活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剪裁、粘贴等实践操作,真正掌握了课堂所学新知。
七、 结论
综上可知,学生需要生活化的教育,能取得“对症下药”教学效果。但在生活化教学活动具体实施中,要精心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融入有生活元素的教學内容。同时,要立足教材,科学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运用生活教法,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再通过生活实践的组织,深化他们对数学价值的体验,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6).
[2]黄秀姬.让初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本真[J].中学数学,2018(18).
[3]蔡霞.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作者简介:
陈林生,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永鸿分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