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语文知识点特别分散、零碎,看似好学,其实学生不易掌握,微课的教学方式正好适合高中语文的教学需要。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数字教学技术,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使教学更灵活,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多次、重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实践证明,微课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不但使枯燥、单一的语文知识显得生动、鲜活,而且它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也大大降低了语文学习的难度,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活跃,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同时,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作为新时代高中语文老师,本人要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微课的应用,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和大家共勉。
一、巧用微课,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不但包容性特强,而且涉及面较广,包括自然知识、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等,由于高中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涉猎面广,而语文基础知识量大面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枯燥感,再加上语文知识比较零散,学生在学习时发现抓不住重点,但又觉得都是重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更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有些知识或常识还需要学生从特定背景以及特定时空等多角度去想象、去思考,以求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为了让学生有效学习语文,淡化语文学习中的枯燥感,使无趣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老师就要对一些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知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中,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课文时,学生对于中国建筑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他们虽然在生活中天天接触建筑,生活在建筑群中,但是对建筑原理、特征认识不到,也理解不了。老师可以将这一知识点设计成有趣、生动的微课,把典型建筑设计成三维立体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探究。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的全面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建筑物,发现它的特征,体验它的美感,从而更好地掌握《中国建筑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有效完成本课堂的教学任务。
二、运用微课,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探究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专业性,许多概念性的东西学生不易理解,这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积极利用微课,对抽象的语文知识点进行剖析,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契机,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理解内容。所以,老师要一改单纯传授知识点的传统教学理念,借助微课的先进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通过直观、形象的微课,获取有效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不易理解,影响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为了方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老师既可以把课文中重点词句以微课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课堂上没学懂的学生再次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微课给学生展现课文背景以及作者归有光的相关材料等,这就不但方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而且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有效教学做好了铺垫,还能无形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掌握文中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进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
三、妙用微课,优化课堂教学总结
高中语文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比较零散,即使是每堂课上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琐碎。所以,每堂课后的总结、概括、归纳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总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以往教学设备和模式都很难实现灵活的课后总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现在老师在下课几分钟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总结,和学生一起回顾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例如,文章的主要信息、文中关键段落、主要知识点等,老师借助微课,用几张图片配合文字,就能轻易且条理清晰地让学生在对比中回顾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总结、思考,升华课堂所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总之,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代教学的需要。高中语文老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微课,更好地讲解知識点,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熊焘.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8):230.
[2]冯尚财.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学科),2016(1):114.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