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媒体儿童诗歌点亮童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笔者通过挖掘新媒体儿童诗歌资源,在开展品德特色主题活动中引领学生自主成长。我们借助新媒体,在搜集、朗读、创作、拍摄、上传等活动中不断丰富情感和发展能力,传承、发扬光辉灿烂的诗歌文化。以新媒体儿童诗歌融入品德教学点亮童心,为品德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一、阅读新媒体儿童诗歌,润之以德
中国是诗歌大国,历代的教育家十分重视通过诗歌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于是有了“诗教”之说。儿童诗歌是人文教育极好的教材,是德育的丰富资源。当儿童诗歌遇上了新媒体,其短小精悍、内涵丰富迅速适应了碎片化阅读的诉求。
学生从小接触新媒体,已经不满足于纸媒。搜索一个关键词,能找到喜爱的诗篇;输入一个网址,能读到想读的诗歌;下载一个APP,能听到喜欢的诗歌朗诵,新媒体带来的立体感前所未有地冲击着学生,让他们兴趣盎然。融入新媒体的儿童诗歌更是极好的人文教育资源,是传承人类文明和真善美的重要载体。學生随时或反复阅读、倾听、欣赏,心中烙下的印痕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产生出顿悟,像新生的竹笋,悄悄探出头来探视着这个世界,继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媒体的便捷、广泛与丰富让学生在自觉读诗、赏诗中感受着诗歌带来的无穷乐趣,儿童诗歌里隐藏着的真善美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学生。
二、创作新媒体童诗读物,润之以智
在“诗歌走进校园”的活动中,著名诗人余光中指出:“最好的诗歌教育,就是吟诵。”他鼓励教师让学生多接触诗歌,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语感。
有一次,笔者带领学生赏读龙门农民画家的画。主题鲜明、色彩鲜艳的画一下子吸引了他们。采茶的、农耕的、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每一幅画的内容都那么新奇而富有吸引力。而当学生们知道他们可以通过诗歌抒发阅图的情感,或者用诗歌描写画上的内容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奋。
我们扫描了大量的农民画,把这些电子版通过网络传送给学生,指导他们读画写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用跳跃的诗句、灵动的情思、饱满的情感给予了这些画新的生命——根据画创造出一首首儿童诗歌。学生石志浩是最早完成的,他的诗一气呵成。小伙伴们读着他的诗歌,喜悦、充盈、温暖,有了很多的启发。其诗《茶乡情浓》:天空,犹如一颗无瑕的蓝宝石/散发着迷离的光彩/逝去的星辰/划出年轮的印迹/飞鸟奏响清晨的欢歌//朦胧的远山/连绵起伏/如淡墨抹在天边/若隐若现,影影绰绰//采茶人,身背竹筐/用他们的青春与汗水/谱写优美的乐章//他们的笑声弥漫山间/他们的欢歌回音袅袅/品一口浓茶/思一份乡情。在读电子画写诗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眼界开阔了,见识增广了,这种创新的学习渠道令他们异常兴奋。
学生们赏读电子画创作出诗歌,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创作的诗篇,并且用手机或者软件把它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倾听春风的声音》出版了,它将音频数字媒体文件与印刷图文相关联,实现同步呈现,是一种满足读者视听需求的复合形态出版物。简而言之,就是在纸媒上铺码,读者只要扫二维码就能听到原作者朗读诗歌。
从新媒体儿童诗歌的阅读到制作诗歌电子报,再到出版多媒体印刷读物,学生在新媒体儿童诗歌环境下学习与成长。他们通过新媒体儿童诗歌的滋润立德,提升了自身的修养,同时,读电子图、谈感受,创作、修改,朗读、录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新鲜感与挑战,在不断的再创造过程中,他们提高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用VLOG记录童诗创作经验,润之以艺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学生们以新的角度与新的视野,把学习诗歌的感受或者创作诗歌的过程拍摄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这种视频博客(简称VLOG)更大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把自己如何写《天空》的思考过程拍摄下来发布到网络上,与更多网友分享的同时,也收到了大家的评论。这样的交流促使他更有兴致地与大家分享更多的感悟;有的学生把自己从网络上读到的好诗复制下来,尝试做了归纳与点评,配上音乐做成了《四季诗集》电子书,发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在此之前,这种学习或分享可能是“图配诗”或“诗配图”。如今,是创作者活生生地在你面前与你交流,给予你思考或者启发。学生们在多媒体儿童诗歌的载体下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传播正能量,阔步走向未来。
新媒体儿童诗歌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贴近了时代的脉搏,让儿童诗歌“立”了起来,有了质的飞跃,使学生们产生了一种“深层的喜爱”。VLOG的分享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新体验,也是一种具有自发性的学习。立体的儿童诗歌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的活动,能引领他们自主成长。
责任编辑 黄铭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