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古诗词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教育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弘扬了我们中华传统的文化,也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而古诗词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表现在风景、人物、思想、感情等多维度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核心素养;教学
   古诗文大都是文质兼美、思想丰富,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人文价值,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体会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智慧,在小学阶段,掌握的古诗文中,教师要学会整合这些诗词作品,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加深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思想和道德价值,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节奏之美,发掘学生的思想道德之美。
   一、从词意入手,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美感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期间蕴含的思想、胸襟、情致、风骨永远魅力四射。它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文却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毕竟古诗文本身它的语言便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因此,教师可以从词意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感,通过对个别词意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出自唐朝李白《全唐诗》中“望庐山瀑布”,教师可以通过解释其中的个别词句简易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好比香炉:在文中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等诗词的解释,进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美感,提高学生语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划分诗歌节奏,培养学生语言节奏感
   学习古诗的第一点就是学生要会读古诗,在古诗中,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也可以培养学生关于古诗文的语言美感,使得学生体会到古诗中的节奏感,领略到古诗的韵律,接受古诗文的熏陶,感受古诗文的语言之美,例如,在学习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源自于清朝作家,高鼎古诗《村居》,教师通过有节奏的划分,对学生进行导读,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进而简易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学习古诗文,爱上学习古诗文,乐于学习古诗文,从而善于学习古诗文,使得古诗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趣味阅读古诗的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从作家背景入手,为领悟文章主旨奠定基础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其古诗的主旨思想,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一个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由简入深,逐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辅导,进而使得学生可以体会到文章的主旨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人生哲理。例如,在学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来自宋朝诗人,苏轼《赠刘景文》一诗,“刘景文是诗人的好朋友”,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作家入手,进行诗词的了解,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结合这首古诗来说,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也叫他苏东坡。有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人,与他交谈甚是兴奋,苏轼喝着酒,非常地高兴,就写了这首古诗送给刘景文,因此,题目也就叫做“赠刘景文”,通过写作古诗的背景和作家的简单了解,进而简易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这是一首轻松勉励朋友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也勉励了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如此一来,教师为学生理解古诗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古诗文学习习惯。不仅要学习古诗文中的词意,也要学习古诗作者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学生今后学习古诗文打下基础。
   四、深入了解古诗题材,简易学生学习古诗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的学习中,学生要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它所涉及的题材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有着莫大的关联,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语文学习的这一特点,简易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就好比,写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平寄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类诗通常寄托在描写的景物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咏物言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即事感怀(由一事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边塞征战(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怀古咏史(以历史典故为题材,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教师通过让学生对古诗题材的了解,进而简易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古诗前有一个基础的古诗内容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来自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中的“春江晚景”一诗,作者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写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绘画者高超的技艺的钦佩之情,通过景寄托情,教师通过对古诗题材的分析,使得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分析文中的思想内涵,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的核心素养的教育养成。
   五、运用古诗,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道德价值观
   在古诗词中,有不少蕴含人文哲理的名句,学生在进行朗读、赏析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感受到古诗文韵律的节奏美,还能从中发掘学生的思想道德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选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元日,指正月初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来自唐朝诗人“杜牧”所作古诗“清明”一诗,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七天之前就是立春,春天的开始,七天之后就是清明,是扫墓祭祀、踏青郊游的节日,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我国传统节日,通過对古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看到古诗的文化美,也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的教育养成,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发掘学生的思想道德之美,体会其中的人文之美。
   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爱玩好动的年级,对古诗的学习和掌握还处于不成熟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从简入深,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古诗文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发现古诗文的学习魅力,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古诗文、乐于学习古诗文、善于学习古诗文,让古诗文带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语文知识的海洋,领略古诗文中的人文思想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黄苗青.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2):22
   [2]佟圣利.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J].课外语文:下,2017(8):17
   [3]佚名.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47-48
  (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0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