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朗读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慧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读,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传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树立健全的人格品质,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文;朗读教学;探究
教师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阅读,可以使学生走入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古诗文朗诵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因为古诗文内容都意境优美,且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小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通过古诗文朗读,可以很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现在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社会阅历较低,但通过古诗文的朗诵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通过古诗文朗读,能够让学生深刻明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古诗文朗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多项语文综合能力,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朗读教学中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古诗文朗读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在语文古诗文朗读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教师要想让朗读教学效率达到最高,就一定要先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文朗读中,有效保证小学古诗文朗读教学效率。教师在古诗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进而有效提升小学古诗文朗读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 村居》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朗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该首诗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诗词背景资料的观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诗词朗读的欲望,加强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会,从而有效提升朗读教学效率。
(二)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古诗文朗读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相应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朗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古诗文朗读环境,以此有效提升古诗文朗读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班级宣传板上进行古诗文相应内容的绘画,让学生进行古诗文手抄报的制作,并挑选一些优秀的手抄报粘贴到班级墙壁上,通过环境的渲染让学生充分沉浸在古诗文学习的氛围中,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读,学生就可以准确地把握古诗文的情感,从而让朗读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三)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读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古诗文朗读教学得到高效开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古诗文朗读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对古诗文朗读的动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读的拓展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古诗文朗读的动力,让学生通过活动充分感受到古诗文朗读的魅力,以此有效促进古诗文朗读教学的高效开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如梦令》时,该篇词是我国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篇追忆旧游之作,词反映了作者早期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在学习完该篇词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大会”,让学生在课下自行收集李清照的诗词,然后在诗词大会上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让学生之间比一比看谁的诗词朗读最富情感,通过活动可以有效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古诗词朗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课下积极自主地进行古诗词收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诗词储备量。而且,为了在比赛上取得好成绩,学生在课下必定会经过反复的诗词朗读练习,这样则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三、结语
通过高效开展语文古诗文朗读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古诗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古诗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創新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高效古诗文朗读,让古诗文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实质性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视界,2017(14)
[2]曾小桢.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5(36)
[3]杨建.古诗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J].学周刊,2017(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