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不但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数学学科是借助于简约的符号语言和程度进行研究数量、结构及其变化等概念,可谓为基础性的一门自然学科,尤为突出的是能有效地促进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培育。由于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则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那么我们就要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性、便捷性来架起数学知识抽象与学生思维直观之间的桥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转化为具象性概念,巧妙地通过信息技术以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直观呈现,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呢?下面笔者尝试阐述自己的思考,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巧用信息技术,在“数的运算”中发展推理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某些能力得以褪化,最為突出的便是“运算能力”。人们常常是“机不离手”,因此很多计算全依赖于手机,导致平时很简单的运算都要靠手机计算器来完成。也有个别专家提出,无须进行计算教学,其理由便是其实用价值不强。而诸不知,数的运算看似只是简单的数字演算,而其背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就是可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一是可以用课件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信息,让学生通过多种数据的比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二是可以将静态的数据演算通过课件的设计,而进行分步逐层地动态呈现,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例3(如下图)一课,
  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列出“2.4×0.8”算式之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进行计算。在全班汇报交流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思路用课件有层次、动态地进行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先是2.4通过扩大10倍转化成24,再是0.8通过扩大10倍转化成8,然而转化成“24×8”则是学生学过的整数乘法计算算出积是192。于是这个时候,让学生结合课件的再次动态闪动,提示学生把观察点放在两个因数的变化情况,从而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自然而然就推导得出:“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第二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而想要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将之后的积192缩小回100,也就是小数点应向左移动两位,也就是1.92”。这一过程,用课件的动态呈现与不断的回放式提示,让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整个推理过程十分的清晰,促使学生对算法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巧用信息技术,在“几何图形”中发展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阶段的几何知识,诸如点、线、面、体等知识的学习,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讲解与看静态图示观察,学生很难展开空间想象,其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容乐观的。而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呈现,则可以将抽象的几何知识进行直观地呈现,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图形识别能力,还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觉,更有有效地助推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在“图形与几何”的这块领域的学习上,借助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地从各个角度展现“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的认知从“模糊”逐渐到“清晰”,推理能力从“弱”逐渐走向“强”。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角的分类”一课,
  如果不用信息技术呈现,只是采用简单的告知,只是靠言语传达,那么学生对于周角、平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建构。为了让学生真正建构起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笔者用动态的课件进行逐一地呈现展示(如图),
  先由一点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引出另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角便是锐角,然后另一条射线不断向后移动便形成了一个90度的直角,于是引导学生根据课件观察直观得出:小于90度的角都是锐角,有无数个锐角;接着另一条射线再不断向后移动,停留在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区域的任何一个位置,所夹的角便是钝角;接着另一条射线继续向后移动,停留在与第一条射线都一水平面上,这两条在同一水平上的射线所夹的角便是平角;之后另一条射线再不断向后移动,直至与第一条射线重叠,那么这两条重叠在一起的射线所组成的角就是周角。用课件动态地呈现角的形成过程,不但有效突破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即以为钝角就是大于90度的角),而且也让学生真正直观感悟到角的本质意义,更是让学生对各类角的大于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建构,从而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推理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巧妙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需要。借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形象,不但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鲜活,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促使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一课(如图),这类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常常难以理清,抽象推理成分太强,导致学生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虽然教材编者用画图的形式来让学生直观分析这一过程,但学生还是无法真正将生活经验与几何直观图示进行一个很好的对接,解决起来还是有困扰的。而如果利用课件来动态演示题目原意,诸如先是设计一个真实的喝牛奶的画面,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再慢慢回放乐乐先是喝一整瓶牛奶的一半,喝牛奶的量用1/2表示(课件即时出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现在剩下的牛奶只有1/2,纵然再兑满水,牛奶的量还只是1/2,因此乐乐再第二次喝了半瓶,第二次喝到的牛奶是喝了1/2的1/2(课件即时出现),也就是喝了1/4(课件即时出现);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课件展现的画面再用图示画出来并解决。这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巧妙而直观地展现数学推理的整个过程,有机地降低了学生数学抽象推理的难度。由于信息技术的辅助,对于这道题的解决就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从而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主动巧妙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优化小学数学中的数的运算、几何图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高品质地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福建 三明 365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