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帮助小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培养与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为其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直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对策
在现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重视不够,教学方式也单一,守旧,仍然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式地讲解书本知识,然后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慢慢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绝不可穿新鞋,走老路,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时常和学生保持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学生的生活脱节
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诸多问题,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生活实践,即使举例子的时候也只会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让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严重。时间长了,学生同样会感到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二)教学方式单一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课程,为每位同学提供电脑是必不可少的。但即使有相应的设备条件,多数教学课堂仍然是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没能正确向同学们讲解信息技术课的发展与应用。同时,部分老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课本的内容一字一句讲解,生硬的教学方式更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每节课都是如此,缺少新颖和变化,时间久了,学生形成了审美疲劳,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作业评定不严谨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书面的作业相对较少,实践操作占比很大,所以一般教师布置作业都是让学生按照教师之前已经进行过的操作再练习一遍,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但正是这种上机操作式的作业完成方式,部分教师的作业评定不严谨,不能准确地研判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四)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教育部每年都要针对当年科技、教育的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内容改动。部分老师习惯于常规课程内容,在应对时代化气息浓厚的信息技术课时,常常手足无措,甚至不能在课前精确备课,适应新课程内容也不够及时。并且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一位老师常常身兼数职,工作职责过多,耽误教学,使得课程的体系化、完整度大打折扣,学生的听课效果相应受到影响,同时也是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力度不够的体现。再则,许多家庭早已有条件在家中为孩子提供电脑上网,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宁愿自行摸索有趣的游戏。教学内容的匮乏,老师自身专业素养尚有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期待,都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推广和应用遭受阻碍。
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注重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内容具有多变性的特点,这决定了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无法紧跟技术变革的脚步,而同实践应用相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所以,在小学阶段理应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水平。键盘操作是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对学生未来是否能熟练操作电脑起到基础性奠基作用。老师在40分钟课程中可以安排20~25分钟的时长供学生自行练习,刚接触电脑的小学生可能存在不会切换大小写,切换到五笔输入法不会变换等多种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中不断走动巡视,实时帮助同学解决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键盘操作与英文输入课程中,老师可以为同学们示范输入法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教授学生根据四个手指放在键盘上的位置记忆其他字母,给予他们充足的实践练习。
(二)采用适当娱乐化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开放程度高、自主灵活性强的学科,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同学和老师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应用计算机。带有一种学习技能的心态看待课程,不过多地思考技能考核问题,这会帮助很多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例如,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画图入门课程中,老师只需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即可,留出大部分时间供学生自行创作,可以画生活中的事物,也可以画身边的同学、老师等。不用给同学们设限,规定画什么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画画的对象。
(三)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学习观
学习信息技术课是帮助小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懂得应用互联网为自己提供便利,但网络上散布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負能量资讯,不利于这个阶段学生成长。故而,老师和家长们应该通过一些渠道屏蔽垃圾信息,并向同学们讲授如何科学筛选正确信息,培养学生正确地科学观念和价值观念,明辨是非,不过度沉迷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习生涯也是永无止境的。老师应向同学们传递出终生学习的理念,让他们懂得只有持续保持学习之心,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知识是没有边界可言的,因此保持坚持学习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道路。
(四)分组教学差异化教学
由于客观条件等原因限制,同学们对于电脑技术的掌握层次不同,部分同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些同学已经能自行查阅获取信息、资料。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将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分组。针对小组的整体水平提出课程要求和学习内容。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增进彼此的沟通,强化学习效果。小学信息技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包括成绩、兴趣、爱好及性格等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将学生划分成数量相等的学习小组,保证小组学生在学习方面一致,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逐步培养学习信心,达成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构成,教师选择1名成绩优秀学生、2名成绩中等及1名学习差的学生,这样可以均衡各个小组之间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方法的实施效果。同时,由教师指定小组长,一般由学优者担当,避免出现组内学生不服气的情况。教师对室内重新布局,将课桌椅摆成一圈圈,这样小组之间更容易讨论交流,教师也能观察学生的表现,提升师生沟通的效率,形成良好的小组学习的氛围。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要求教师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向着目标前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结合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学习时引入积分制,只有学习小组整体完成任务后才能得到学分。这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体验与挑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設置问题,并在课前将这些问题分发给学习小组,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们通过查询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课前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并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有效把握课堂进展,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重视课后评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有教学评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有时教师却恰恰忽略这一点。通过教师及时的教学评价,学生不仅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也知道自己在同班学生中间的学习努力情况和学习结果。所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保障任务驱动法顺利应用的核心,通过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不仅能让任务完成优秀的学生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学习。一方面,教师可在任务完成后,借助教师端电脑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任务作品,如展示《带领游客游览自己的家乡》一课中优秀的PPT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任务完成后及时总结学生的不足和经验,要结合评价结果安排后续的教学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教学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相对枯燥,教学评价时应该考虑全方位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内容掌握情况、学科态度、学习方法与技巧等,通过综合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评价时,要以赏识学生学习为原则,多运用激励和赞赏的语言,对学生学习进行鼓励式的评价,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并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期待心理。同时,评价时要直面学生的问题,不能避重就轻,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明白出现错误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改正措施。重视教学评价与课后反馈,教师调整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本《制作诗集封面》这一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制作诗集封面的技能,并且尝试自己用Word办公软件作一个诗集封面。做好可以相互传阅,相互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讲评,指出学生做的优秀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快速进步。
三、 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不断更新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紧跟时代潮流人人必须懂得如何利用信息为我们自己的生产生活谋福利。即使信息技术课程还在探索改革阶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定然会培养出新时代下信息技术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芳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其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6(2):51.
[2]乔潇.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5(8):118.
[3]徐燕红.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6,5(2).
[4]连静.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华少年,2017(14).
作者简介:丁建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五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7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