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的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不仅吃穿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精神文化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其中,音乐作为一门利用音乐音符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人们的压力的艺术,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荒废的。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就成了教学重点。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高效
纵观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大都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日复一日地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来向学生讲授每一首歌曲的演唱方法,而很少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只会唱歌,却无法在音乐的渲染下提高自身的道德和艺术情操。鉴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情感教育融入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健全人格。
一、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教学的目标一般都是提前订好的,很多老师往往只知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缺乏沟通与交流,不了解学生。最后导致学生学习欲望不强、课堂效率低、学生和老师过于疏远。所以改变要从老师本身做起,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喜好,提供一个放松友好的师生关系与课堂环境。
例如,笔者接触到了一个小女孩,特别的害羞,不善言谈。但是笔者发现每节音乐课他都听得异常认真。后来笔者就总是和他聊天,发现他音乐天赋极高,嗓音条件特别好。然后笔者就经常会私下里教她。那时候她是初二下半年了,学习成绩不好,压力很大。笔者就鼓励他考取音乐类艺术院校,在今年,成绩出来了,他考取的学校很好,笔者特别开心。所以说音乐很多时候也能改变很多,重点是我们怎么去看待它。而跟学生交朋友就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进行引导。
二、合理创设情境教学,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情境教学的教学历史由来已久,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在改进,形成了一套有效教学体系。教师采用情境教学能够突破以往教学中因为技术限制而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的现象,改善教学现状,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贴近歌曲的情感,感知歌曲的意境,并能在融入自己的理解后,成功唱出来,打动人心。但是,有的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对情境理解不深,选用情境不合理,无法发挥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等,制约了课堂的高效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通过情境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笔者就为学生用多媒体播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画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动画视频了解了梁祝的爱情悲剧,体会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及封建礼教不近人情的残酷。接着,笔者为学生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想象曲子中所描述的梁祝“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样,笔者通过情境教学,就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让学生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让学生感受了人间的宝贵真情。
三、初步引导音乐创作,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音乐创作是建立在很深厚的音乐基础上的,初中生能学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是随着进步,要求求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身心刚刚发展的阶段,为他们广阔世界,也是在帮他们找寻成长的捷径,是帮他们尽早的确立人生轨迹的一部分。
以前笔者总是认为,初中阶段开始接触音乐创作有些早,可是随着时代进步,笔者发现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早熟”。四岁的小孩唱“你是我的眼”唱红了网络。TFboys13岁出道,如今他们的歌曲广为传唱。包括最近比较火的综艺《偶像联系生》里面的选手16、7的比比皆是。笔者才开始反思,什么是早?什么是正好?其实从小接触反倒更好。如果从小接触条件不允许,达不到,那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就要在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候,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引导,并在引导的基础上使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人生观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在笔者的音乐课上,笔者会有选择性的交给他们一些音乐创作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在对音乐创作知识有理解的情况下,去进行音乐创作的体验。例如,找一个较简单的音乐,让他们尝试吟唱,或者写出来一些东西,进行简单的哼曲。前期并不需要把学生的作品谱出谱来,要让他们敢于表现出来就可以。到了后期,他们的乐理知识比较丰富的前提下,尝试记录他们的音乐,谱出来。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作品。
总之,通过音乐赏析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体现学生的音乐课程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教师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音乐能力三个方面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精心选择需要赏析的作品,设计赏析流程,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艺川.初中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19(34):54.
[2]丁晓丽.初中音乐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微探[J].成才之路,2010(3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