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阅读教学应注重获取文本信息,培养阅读技能,学习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培育思想品格,提高人文素养等[2]。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助记工具,可将抽象的思维生成可视的知识结构,凸显关键词与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有助于学习者深层加工信息。恰当利用思维导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策略,丰富认知结构,为终身学习奠基。为了更好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度分析文本主题,理清文本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将以外研社版选修六第5模块Cloning中的阅读文章Cloning and DNA为例,阐释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
一、读前:激活背景知识
在读前导入环节,教师创设情景,设置以下问题:If you could clone a person the same as you, what would you ask it to do?同时,教师展示主题联想图(见图1),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想象克隆人能为自己提供哪些服务。
主题联想图以核心词为中心,强调分述要点在逻辑层面的一致性。读前环节采用主题联想图,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头脑风暴,从而认知、预设和准备文本主题。在读前导入环节,教师展示主题联想图,以“what the cloned person can do for students(克隆人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为主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发散思维,展开联想。环绕在主题词周围的要点用于罗列克隆人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服务。该环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聚焦主题进行口头列举,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感知并注意文本主题,培养语言能力和发散思维。
二、读中:感知语篇内容
在读中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和细读(detailed reading)的阅读策略,梳理文本整体框架和概括整合细节信息,逐步填写分层结构图(见图2)。
1.略读关注文本体裁和结构
教师设置了两个任务引导阅读。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Cloning and DNA”,并用一个设问“Where is this passage taken from”引导学生通过略读认识到本文属于科普类文章,旨在激活学生有关科普类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得出科普类文章体裁一般为说明文,文本结构通常由introduction(导语)、background(背景)、main body(主体)和end(结尾)四部分组成。教师接着展示分层结构图,提出任务“Based on the given information in the Mind Map, please divide the eight paragraphs into four parts”,引导学生通过略读,根据说明文的文本结构,对文章段落进行划分,完成分层结构图中第一层级的文本结构部分。
2.寻读罗列阐释文本主题要点
接着,教师设置问题“What does each part mainly talk about”,引导学生通过寻读找出与主题和论述有关的关键词,勾勒文本要点(包括事实、数据、观点、论点、辩点),从而概括整合文本四部分的主题要点:导语——the history of cloning,背景——the definition of cloning,主体——the attitudes to cloning,结尾——the latest research,完成分层结构图第二层级的文本主题要点。
3.细读分述佐证主题的具体细节材料
最后,教师基于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细节理解任务:Describe the history of cloning briefly;Find out the definition of “cloning” ;Compare the advantages with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Find out the benefit of the latest research。這使学生在主题要点的引领下,通过细读找出文本中佐证主题要点的事实性细节,并对其进行概括整合,从而完成分层结构图第三层级的佐证文本主题的具体细节材料。
分层结构图强调通过层层分析,形成由整体到主要分块再到细节信息的三层逻辑结构,同层级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读中环节利用分层结构图,旨在通过可视化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感知文本。
针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实际水平,若教师要求学生直接根据设问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会比较困难。因此,在读中环节,教师适当地搭建了“脚手架”,展示了半结构化的分层结构图,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主题和结构,分步骤地将结构图补充完整,重点突出了思维导图的绘制路径。此环节的示范作用旨在帮助学生明晰如何基于文本逐步构建思维导图,熟悉绘制路径。
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三种阅读策略:通过略读关注文本体裁和结构,通过寻读关注文本主题要点,通过细读关注佐证文本主题的具体细节材料,从而逐步将各层级内容填写完整,完成阅读文本的分层结构图。以上各步骤层层递进,从整体语篇扩展到核心观点再扩展到细节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运用适当的阅读技能获取、概括和分析文本信息,整体感知文本框架,理清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
三、读后:升华文本主题 在读后环节,教师布置小组讨论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文本中第三主题要点“the attitudes to cloning”在组内进行观点阐述,得出小组结论,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讨论结果(见图3)。
在读后环节的语言输出部分,学生运用思维导图,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升华文本主题。学生在读中环节已明晰如何基于文本分步构建思维导图,因此在读后环节将内化所学知识,基于所给出的主题,自主选择思维导图类型汇报组内观点,充分发挥自主性,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此环节可运用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核心主题自主构建思维导图,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基于“克隆技术利弊”的主题,思考所述观点是否符合逻辑,并在组内阐释、补充与文本不同的观点,运用实例支撑所述观点,可提升思维品质。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内化所学语言进行表述,并运用背景知识对他人的观点给予评价,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握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基于自身的价值观,联系实际,提出对克隆技术利弊的认识,可增强文化意识。
四、反思与建议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但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依据文本特点选择恰当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解读文本的思考工具,类型众多,包括主题联想图、分层结构图、内容分解图等,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本的体裁、内容和组织结构,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思维导图辅助学习。
二是构建思维导图需循序渐进。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在读前环节运用主题联想图帮助学生明晰思维导图的构成,构建以主题为核心、以支撑主题的细节信息為分支向四周放射的思维导图;在读中环节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半结构化的思维导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分步骤完成思维导图,以明晰思维导图的绘制路径;在读后环节给出核心主题,使学生能够借主题自由发挥,发散思维,内化所学知识,围绕主题自主构建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6):1-5.
(责任编辑 郭向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661.htm